儒释道三教各自修行的
理论基础是什么呢?
儒释道三教,佛教讲修行,实际上儒家、道家也讲修行。这三教各自修行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呢?
道教的修行更像是改程序,就是改变这个游戏的玩法。比如你本来是人的角色,把程序一调动后,变成天人了;而儒家的修行呢,是让你在这个程序里从坏人变成好人,扮演好一个好人的角色。
佛教里修行的概念是什么?佛教不是在这个游戏规则里选一个程序,把自己编个角色出来,而是直接就说这个游戏是假的,你看到的所有的都是假的。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六根、六尘、十二处、十八界都是假的。
《黑客帝国》第四集就是讲这个的。但这个转变是不是很艰难?影片中当尼奥这位程序员怀疑这个世界的时候,他认为自己大概得了忧郁症了。这时墨菲斯来救他,叫他赶快回入真实世界,他却不愿意,他认为回到他的办公室有可能这是他的真实世界。也就认识了这个锡安的这个世界之后,从所谓的程序里跳出来后,他才觉得他也要再回到程序里去把崔妮蒂唤醒。
事实上崔妮蒂比他醒得快,她说:“为什么这么长时间,你才出现?”有时候女性的第六感很厉害,结果程序里安排她的孩子、丈夫来了。所以女性修行跟男的修行相比,弱点就在这里,对她来说,这就是冰冷的现实。
所以,这部影片里安排,在她就要被她的先生拉走之前,竟然她的内心深处那个声音,她会拼命的呐喊出来,她说:“我是崔妮蒂。”这个影片在这里安排这个角色,安排这样的觉醒,听从了心灵的那种感觉,能够回到崔妮蒂的角色里来。崔妮蒂这个角色还是很厉害的,她比尼奥要觉醒得快,非常坚定,就知道我跟着你走,冲出这个假象,就已经是一名勇士了,这就像佛教里讲的顿根之人。
在我们现实中修行是非常不容易的,这个程序一旦编好,就是一个循环,这个循环本身就是地狱,无穷无尽。所以我不再在这里面扮演任何角色。这就是佛教。
以三界的程序为喻
详析三教的差异
与儒家相比,道教在修改程序上更具有长远眼光。儒家也有道,但儒家的道很遥远,很朦胧。道教的道就显得清晰而真实,它就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是由一阴一阳组成的,这一阴一阳也可以理解成零、一,零、一。
《周易》是儒家的“群经之首”,但孔夫子直到天命之年才研究“易”,解读“易”。到了道家,就把这个“易”放大了,从两仪、四象、八卦,最后推到一阴一阳。这一阴一阳,阳里面有阴,阴里面有阳。又找到它根本的东西,就是无极,讲到底就是零。零只要一变,只要一动,就形成波,波就变出仪来。波就是本体,本体就是波,零、一,零、一,零、一……道教已经研究到这个了。
道教的庄子也好,老子也好,实际上就是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不管是人、万物、有情、无情,用统一语言表述就是道。再错综复杂的世界,高楼、天空、大海、道路、普通的生活,都是像程序一样编出来的。森罗万象,从道家的智慧来看,无非就是那个零和一。
但从佛教来说,这零和一也是假的。佛教和道教就这一点区别。我们每天放蒙山的时候都会念那句话,“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一切唯心,万法唯识”,就是这么简洁,高度概括。
在《黑客帝国》这部影片里一开始就提出了这个概念——二元对立的世界,所谓的一元世界也还是概念,其实概念也是程序的一部分。所以修行人如果真的能够进入原始的状态、佛性的本来面目,从这个程序里一路破解下来,解脱出来,佛教有个专有名词叫“大地平沉,虚空粉碎”,描写的就是三界这个程序整个崩塌的过程。
佛教里,小乘只教你解剖的方法,不去追求境界,甚至也不去建立一个所谓的果位,就连这个概念也不能建立。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金刚经》
《金刚经》里,世尊问须菩提,阿罗汉能说自己证阿罗汉果吗?不能。因为你一旦认为有“阿罗汉果”这个名词,就又变成里面的一个程序了。所以你要想跳出这个程序,就直观这个程序是假的,不要再建立概念,建立概念又会变成程序里面的一部分。
佛教就是要跳出这个程序之外,叫“当体即空”,“一假一切假”。既然是编成的,实际上就是不存在的。所以《中观》里很重要的一句话叫“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既然是因缘生的,组合在一起的,所以它是不存在的,“当体即空”。佛陀教给我们照见五蕴皆空的方法,照见色空、受空、想空、行空、识空。这是佛陀借给力量来接引我们的,没有接引我们很难出去。
从佛教来说,在修行上可以涵盖儒家和道家。佛教认为万法从本体上是空,但是从缘起上是有。佛教的修行能够让你做一个儒家观念里的好人;也能去修,成就一个道家的人;可以成为一个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人;也可以成为一个自净其意、人天增上的人;还可以是一个能解脱出三界的人。
这样的人,对人间来说他又是个菩萨。一个菩萨在人间,既有超越的智慧,又有艺术的人生,很完美。除了自己出三界,他会把所有有缘的众生都接引出三界。他既没有破坏人道的次序,也没有破坏人天的次序,却完美地转人间成净土。
这就是佛教的修行人。
——三参法师
无垢清净光 慧日破诸暗
能伏灾风火 普明照世间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扫描以上二维码
关注佛教慧日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