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evolence
天下
归
仁
同体大悲,无缘大慈
儒家经典《中庸》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天下归仁,是从道的层面来讲的。认识到道体了,才有天下归仁的勇气,否则怎么去实行呢?怎么会有天下归仁的自信呢?所以要先有小乘智慧,再启发到大乘智慧,才会真正找到命运的共同体,同体大悲,无缘大慈。
尊崇道德
大乘思想、大乘文化跟我们中国的固有文化是相通的。佛法是在汉朝的时候作为国家盛事被迎请到中国的。独尊孔儒,也是从汉朝开始的。儒家的克己复礼,是强调自觉的,它不是公共的约束力。每个人都有仁心,肯定它的仁慈,然后发挥每个人的仁心,这样觉照,就能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但是有一些学者认为人不可能自觉的,人具有劣根性,所以有“人之初,性本善”和“人之初,性本恶”的争论。有的人认为人是自私的,兄弟都会相残,不能靠自觉的;民俗、公约、法律是不可少的。
到底应该怎么样?春秋、战国时期,大家畅所欲言,百家争鸣。那个时候的人还是有深刻思考的,周朝,人与人的次序,人与鬼神的次序,人与天地自然的次序,在当时都是很明确的。实际上诸子百家都没有违背三皇五帝、周天子的道。他们的思想都是在这个理论框架下来延展的,虽然有各自的独立性,但是都有一个共同遵循的道。
正知见
近代有一位学者王国维,大家原以为他是要恢复儒家思想的,后来才发现不是。他把三皇五帝的历史都篡改了,说尧帝和舜帝不是禅让制,说舜帝是夺权的。他把中华文明的这个根底整个都动了。三皇五帝必然是在大道的这个次序里所展演出来的德,王国维却彻底否定史实,所以当他带着这种错误的知见来写历史的时候,最后英年早逝。
但是现在他的影响力还在。所以我们印光大师才说,现代人的东西不要学,要学学古时候的。(印光大师在《与周法利童子书》(增广卷一)中谈到:“人之一生成败,皆在年幼时栽培与因循所致,汝已成童,宜知好歹,万不可学时派。当学孝,学弟,学忠厚诚实。当此轻年,精力强壮,宜努力读书。凡过读之书,当思其书所说之事,是要人照此而行,不是读了就算数了。”)。你不懂大道,就在人性的黑暗里面去测度,所有的逻辑都是黑暗的。人其实并不坏,人的好坏取决于知见问题。有的人看上去好像很坏,但他知见是对的;有的人表面看着好像什么行为都挺好,但他知见错了。知见错了是很罪恶的事,恶见会伤害更多的人。
蕅益大师注解“天下归仁”
蕅益大师二十岁的时候注解《论语》,注解到“天下归仁”的时候,他就注解不了。也就是他在现实的生活当中很难找到,世界上没有那么多净土的。所以我们要珍惜现有的这一切,乃至往后退、退、退,至少退到我们的心,我们的心要保持一方净土。把我们的希望寄托在极乐世界,然后留这个身体在这里消业障、修资粮、结人缘,只剩好的在这个世界。
蕅益大师,当时他如果没有佛教的世界观、人生观,他没有看到诸佛菩萨的内在威德的话,他怎么去解释“天下归仁”呢?因为孔孟没有开显出平行宇宙。孔孟之道里既不讲天堂,也不讲佛国。
所以当他要注解“归仁”的状态时,废寝忘食三昼夜。这说明蕅益大师做学问、治学是多么严谨,所以这也注定了,他要想真正地去领悟“天下归仁”,会从佛教里去寻找答案。而且当从佛教里找到了答案、找到动力之后,又能够把这个力量借给儒家。所以自宋以后,儒家的大学者、顶梁柱基本上都是从佛教里受益了之后,以佛教的智慧、以佛教的菩萨精神,再去实现社会价值时,通过儒学、通过理学或者心学自开一套。
中华文明的道统
所以知见很重要的。当然一个人知见对,行为也好,那是最好的了。所以我们所谓的教育就是让大家能明白什么样的人是我们应该学习的,然后我们也知道自己的缺点,并努力去克服自己的缺点。
人为什么学佛,因为学佛能让人更像人,让人成为趋向仁人君子的人。人者,仁也。同样是人类社会,若失去了这种文化的洗礼,失去了这样子的文化环境,就决定会堕落。
个人也是如此,有佛教的文化教育,他会变成一个更优秀的人。否则人就会堕落,会泯灭掉人的那种优良品质,泯灭掉人性的善良,原始本能的兽性会增加。
从理论上佛教有小乘的修法和大乘的修法。小乘是以出离心为标志,大乘是以菩提心为标准,菩提心又以般若空性为核心,分别说有世俗的菩提心、愿菩提心、行菩提心,最后证入般若波罗蜜的这个胜义菩提。但是在修行上,在一座法中摄一切法,既可以在这一座当中彻现这种出离的一切法的要义,也可以摄菩提心的要义。
这才是地球人类文明的终极。人不仅仅解脱了生死、生死自在、地水火风任运自在,并且生命的慈悲喜舍充满了物质空间和精神世界。人和人之间佛性才是大平等,超男女相、具平等相的。世界共同体、天下为公,“公”字的支点是什么?只有找到人人本具的佛性、非常符合于真理的共同性才行。
每一个生命都有佛性的,这才是共同的、普世的。权利是不共同的、财富也是不共同的、福报也是不共同的,只有佛性才是共同的。要天下为公,要世界大同,大同的基础是什么?所以每一次中华民族的复兴,盛世的来临都是找到了非常重要的符合于真理的这个基本点。
所以圣人之学既是人类文明的必需品,也是一个社会、国家,要匡护秩序的大道。所谓政者正也,都是正大光明的。社会秩序,国家秩序,它要维护着这个大道之学在人间能昌行。这是自古以来我们几千年的中华文明。中华文明为什么没有断绝?就是因为道统没有断绝。
——三参法师
无垢清净光 慧日破诸暗
能伏灾风火 普明照世间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扫描二维码
关注佛教慧日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