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修善,以庄严的身心回向世界和平

2022-03-02 21:30:00 发布: 人气:4





通过念佛修善

可以庄严自己的内心世界

可以化消这世间的劫难





图片






弘扬佛法,不仅仅只是面对佛弟子,也是展现佛教文化的一个窗口,也是佛弟子的一种大乘情怀。因为世界是同体的,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启迪人心、净化社会,为社会的和谐安定做出贡献,另一方面还要与社会的大政方针相一致。


我师父圆寂前就讲到,“在这个世界,你要为自己的看法负责”。这世界怎么样,实际上决定于你的看法。如果你的见地足以高、足以超越,逆境都是逆增上缘。轮回的过患,恰恰是我们产生厌离轮回、出离轮回的动力。





心若清净,世界则清净



如果这个宇宙有一个净土世界和一个娑婆世界,你在哪一个世界成佛早还真不一定呢!世间有一句话,叫“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娑婆世界的众生要想修行,那就能早成佛。


这在经典中也有依据,《无量寿经》中就提到:娑婆世界一日一夜清净修行,胜过极乐世界百年;末法时代一日一夜清净,胜过正法时代五百年。



汝等于是广植德本,布恩施惠,勿犯道禁,忍辱、精进、一心、智慧,转相教化,为德立善,正心正意,斋戒清净一日一夜,胜在无量寿国为善百岁。

 

--- 《佛说无量寿经》




图片



我师父的一生至少给了我们一个正确答案,我们有了这样一个修行指标,依着这个准则,哪怕暂时做不到,也有了正确的目标。


所以我们为什么每天要忆念师父?他老人家丰厚的生命,在娑婆世界显得这么雍容华贵。这种海纳百川的肚量,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的。


而我们总显得那么肤浅,甚至有点刻薄。越是修养浅薄的人,越是认为这个世间就是很真实的存在,遇到逆境的时候就是针锋相对,没有回旋的余地。


但是我们想一想师父,就会忍一忍,定一定,把格局调高一点,把视角改一改,把别人有理的嗔怒、无理的忤逆看作是在给自己加分,给自己加油,给自己增加快速成佛的资粮。




念佛 修善

图片
图片





我师父说,别人批斗他的时候,他在想:你们跟我有缘,我成佛后先度你们。这句话实际上来自《六度集经》里忍辱仙人和歌利王的故事。往昔佛陀为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体,在手脚被砍、血肉模糊的情况下,内心依然觉得,我以后成佛,先度你。当时天神都不能容忍,极为愤怒,风卷沙砾,昏天黑地。


王势自在为不能戮尔乎。菩萨曰。吾听王耳。王曰。尔为谁耶。曰吾忍辱人。王怒拔剑截其右臂。菩萨念曰。吾志上道与时无诤。斯王尚加吾刃。岂况黎庶乎。愿吾得佛必先度之。无令众生效其为恶也。王曰。若为谁乎。曰吾忍辱人。又截其左手。一问一截。截其脚。截其耳。截其鼻。血若流泉。其痛无量。天地为震动。日即无明。四天大王佥然俱臻。


---《六度集经》卷五




图片



我师父常跟我说,佛法犹如旃檀香,手捧有香,脚踩有香,就怕无缘。佛没有办法度无缘之人,赞佛、谤佛皆可得度,这是佛法的不可思议。他老人家用时空证明了佛法的千真万确,证明了佛陀不说虚妄语。


我们就知道,释迦佛陀来五浊恶世度众生,不是我们这些众生善根深厚被度的,而是佛陀有度众生的不可思议的大愿力。


我们无量劫轮回至今,所造的业也无量无边,我们都要发露忏悔;世间的一切天灾人祸,我们都要去反思。众生心若能得清净,世界则得清净,这是佛教的智慧,是我们东方的智慧。通过念佛修善,我们可以庄严自己的内心世界,可以化消这世间的劫难。








      以庄严的身心

回向世界和平

图片



所以我师父就说到:“一个人,就像一个国度。外面吵吵闹闹,我一心不乱念佛,这就是‘他国作乱,我国安宁’。”


我们佛弟子明白了这个,就要更加有信心地以佛法的功德庄严身心,以庄严的身心回向给这个世间佛光普照,世界和平。










图片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图片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图片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





相关文章
· 为什么学佛修行不得利益
· 【德语视频】我们认知越丰富,生命空间就越广大
· 禅林花谢 般若舟沉 | 缅怀禅门耆宿正智老和尚
· 愚夫愚妇教你如何修行
· 和平不是一个理想, 一个梦, 它是万人的愿望
· 这是学佛得利益很快的方法
· 怎样保护别人的善根?
· 这个宝,你发现了吗?
· 积累最真实的福德
· 【茶香慧日寺】:您是讲道德并知恩的人吗
· 虚云老和尚:救世先救心 救心首要信因果
· 诵这部经典 ,祈愿国泰民安 风调雨顺
· 【中英双语】慧日法语甄选 | 将心比心
· 梦参老和尚:一门深入,不要中断
· 向前跑,不要回头
· 【英法德意西瑞罗俄泰日韩多语种视频】一念必落于一法界
· 学会这些闻法方式,终身受用不尽
· 能海法师法语十二则
· 从本觉到始觉是不容易的
· 正信和迷信的区别,到底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