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知道战争的发生不是偶然的,是因各人共业所感而来的。古德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又云:“倘使百千劫,所造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人们缺乏道德,做种种罪恶,酿成干戈水火饥馑的浩劫。若要转移天心,消弭灾祸,应从转移人心做起,应从人类道德做起,人人能履行五戒十善,正心修身,仁爱信义,才可转移天心。
若人只管做恶事,不肯回头,怎能化除戾气?佛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即是由迷得觉,导人归于至善的不二法门。
我们对于因果报应,要相信是事实而非虚假的,如果人人能够相信善因结乐果、恶因结苦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道理,那么悖理犯法的行为,当然是不敢再做了。
释迦牟尼佛抱救世之心,弃舍王位,修尽苦行,以救度世间。诸君明白因果,欲免将来受苦,应该在这时候多造善因。我们今日所受的种种苦难,皆是前世所种下的恶因所感。所以,我们今后应种善因,将来自然得乐果。
谈到因果,还有一段公案可资证明。当释迦佛前世的时候,罗阅城中有一捕鱼村,村中有一大池,天值大旱,池水将被晒干,所有池中的鱼类先后被村民取食,最后剩下一头大鱼,也被其烹杀,只有一位八岁的小童不食鱼肉,只坐视嬉笑。
其后,释迦佛在世的时候,波斯匿王信仰佛法,娶释种女,生下太子名叫琉璃,当波斯匿王驾崩以后,传位于太子,号琉璃王,他亲率大兵攻取释种的迦毗罗越城,把那城的居民悉数屠戮。
当时释迦佛头痛了三日,众弟子都求释迦佛慈悲,设法将他们施救,他不肯答应。目犍连再三恳求,亦不允许。后来,目犍连以钵装摄遗民藏起,但当放下来时,都变成了一些血水而已。
佛弟子不知其原因,便向释迦佛叩问,佛为说及过去罗越城中大旱,和那处捕鱼村的人民烹杀鱼类分吃其肉的一段公案。
现在的琉璃王便是前身的大鱼转世,而现在被杀的迦毗罗越城人民,即是当时的烹鱼食肉之人,而释迦佛的本身即是那个坐视嬉笑不肯食鱼的小童了。因有了这段因果,故成定业,所以没法转移。
释迦佛彻明前因,解其杀报,故把这段公案晓喻弟子,切戒造因。愿云禅师有偈云:“千百年来碗里羹,怨深如海恨难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
诸君试把这段故事思索之后,复诵这一偈语,便可彻悟战祸的原因,而共相警惕修省了。
现在我们要改造世界,趋进大同,一切需凭我们这颗心做起。在学生方面,先要努力读书,读书不忘救世,救世首要救心,救心即是纠正自己思想的谬误,要笃信因果律的道理,勿入歧途;更由诚意、正心、修身、齐家,以达到治国平天下的实现。
如果世界各国的人民,都能够笃信因果,实践八德十戒,那么,强凌弱,众暴寡,及种种争杀造业的祸事,便不会酿成,而真和平、真平等、真大同的极乐世界,也可促其实现而再没有五浊恶世,和一切苦恼的滋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