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虚大师
人间佛教,源于太虚大师提出来的人生佛教,就是要用佛法来净化人间,太虚大师有一首诗“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意思是说:我们所仰望的、要达到的目标是佛陀,要完成这个目标就要把人做好,做人,做超人,做超超人。做人就要奉行五戒十善,明因识果,为人天善;做超人,必须要解脱身心,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为解脱善;做超超人,要具备缘起性空的宇宙观,二谛圆融,悲智兼修,达到法界圆融的境界,这是菩萨善。
太虚大师的这个人间佛教的思想,不仅是中国佛协开展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也是全世界开展人间佛教的指导思想。要成佛必须先把人做好,万丈高楼从地起,地基要打坚牢,房子才能一层层地修上去,不然是空中楼阁,画饼充饥。
人间佛教思想,贴近于现实生活,与人的道德、生活密切相关,不迷信化、不神秘化,做人就要有道德,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虽然我们是佛教徒,但也是一个公民,在工作、生活各种行为中都做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事情,这样,就可以真正为人民服务。
在寺院中,我们要建立和合僧团,以此和合僧团为榜样,逐步推广,逐步辐射,若人人都能够奉行五戒十善,明因识果,提高道德修养,那么就可以实现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伟大思想。我们的国土就是干净的,清净的,就可化浊土为净土。
寺院的僧人,除了在寺院中搞好管理工作,做好宗教活动以外,要积极做到与社会主义相适应,一要奉行法律政策,遵纪守法;二要推广、传播、弘扬佛教文化,净化人心;三要积极提倡并投身到社会主义慈善事业中,关心人民的疾苦,关心人民的衣食住行,使人民得到实际好处。学佛关键在于践行。
《华严经》的内容精深博大,但落脚点却在《普贤行愿品》的十大愿行,十大愿行之中,重点介绍了恒顺众生。如何恒顺众生呢?“于诸病苦为作良医,于失道者示其正路,于暗夜中为作光明,于贫穷者令得伏藏”。大家看,佛菩萨处处不离众生,离开众生就没有佛菩萨。所以,不能与苦难群众相脱离,要密切相关,要血肉相连,解决苦难众生的实际问题,就是在践行人间佛教。
《华严经》还有这么一段话“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何以故?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诸佛如来以大悲心为体,大悲什么呀,悲悯众生,处处不忘众生。《华严经·净行品》里文殊菩萨讲要善用其心,所发一百四十一愿,举足下足,都是当愿众生如何如何。
所以,弘扬佛法,一定要以人间佛教作指导。只有这样,才能把佛法昌明到全世界,成为真正的“世界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