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知识可以让我们从迷宫里走出来

2022-02-27 21:33:00 发布: 人气:3



图片




《天台宗纲要》

静权大师 述


   第四十五集(二)

 

圆教

(五)六即

1. 理即

2. 名字即

3. 观行即

4. 相似即

5. 分证即

6. 究竟即



图片

点击图片观看讲课视频


课程:《天台宗纲要》第四十五集

讲解:上传下喜法师

地点:宁波慧日禅寺

时间:2018年

时长:53:13


(五)六即


《法华经》中明开示悟入佛知见,开佛知见,正对十住;示佛知见,正对十行;悟佛知见,正对十回向,入佛知见,正对十地。

《华严经》在初住位,便说:“初发心时,便成正觉,所有慧身,不由他悟。”从二住以去,无不如此,正是明四十二位,行布圆融,不可思议。

《维摩经》:“薝葡林中,不嗅余香,入此室者,唯闻诸佛功德之香。”也正是说明圆教四十二位,位位所证,都是佛的境界。

《般若经》:“如来为发最上乘者说。”最上乘,正是圆教一乘。

《涅槃经》:“复有一行,是如来行。”如来行,正是圆行。《大经》云:“譬如有人,在大海浴,当知是人,已用一切诸河之水。”譬如圆教行人,凡修一行,即具一切行。

《首楞严经》:“捣万种香为丸,若烧一尘,具足众气。”也是譬喻圆教的一行一切行,一修一切修,一成一切成。

这些经文,都是说明圆教行位的圆融。


--- 《天台宗纲要》原文




“初发心时,便成正觉。”比如说我们理解了理即,开始有“一切众生皆具佛性”这个概念了,但是对于这个真正的理,我们有没有悟到?没有的。我们只是分别意识知道有这个方向,但是并不知道我们的佛性在哪里。


虚云长老五十七岁大彻大悟,那个时候可不可以说“初发心时,便成正觉”?就可以了。过去祖师都有这样子的。


请问开悟之后,还要修吗?要的,而且这个时候才真正叫正修,不明白之前,那叫盲修。但如果有善知识摄受,你可以修前行,趣向这个路,因为他是知道方向的,他可以引导着你,你自然会从迷宫里走出来。


怀让大师跟六祖大师在《坛经》中有这样一个问答,问“还佛修证否?”答“修证即不无,染污即不得”。实际上这个修就是不修,这个证就是没有对待的了。“初发心时,便成正觉”,那还怎么修?所以过去祖师就说“善自护念”,不要再把这个丢了。这在净土法门里叫“净念相继”,在唯识里边叫“等持”,也就是“安住”。


我们要好好去参其中的意思。



图片


悟公上人开示:


那么阿弥陀佛,又化了永明智觉延寿禅师,他劝导我们,《宗镜录》里,一百卷《宗镜录》这四句是他自己亲口说出来的,思思徒自思,思思徒自苦,有思终不睹,息思则见道。所以我们用功啊,一定要息心念佛,心不休息,心不清净,一念清净心,便是法王印。不管修哪样法门,心若不清净,道业不成就,要修到心地清净,方才与佛法相应。那么各位自己回思回思,心里想想,我们念佛的时候,还有什么思想,旁边还有什么念头走出来,还有什么放不下?还有什么看不破,还有什么地方有尴尬的事情,所以念佛要念到心清净。一念清净一念佛,念念清净念念佛。那么才方能够一人修行,一人生西方,生到西方永不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生可以成办这个道业成就,可以见佛了生死,再回来娑婆,方能善巧方便教化众生。




从传承上来讲,我们是很有福报的。我虽然是一个凡人,但是我们师父是佛教界公认的大彻大悟的得道高僧。我的观想就是这样的,不管是三皈依,还是给你们剃度,我都是观想供养给师父的,都是替师父在做的。


 理很重要的。现在大家都喜欢法,法是看得见摸得到,但是修法的话,如果“理”不明了,那你修的是什么法?


《楞严经》说,“捣万种香为丸,若烧一尘,具足众气。”请问佛陀在菩提树下所证悟的香,有没有熏到我们这里?佛陀在鹿野苑三转法轮的香,有没有熏到这里?佛陀在灵鹫山、竹林精舍、祇树给孤独园、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摩醯首罗天王宫…说一切法的香,有没有熏到这里?有的呀。


我们学习佛法的时候,“若烧一尘,具足众气”,佛在他方世界所说的法,乃至十方世界诸佛在所说的法,请问会不会熏到这里?都会的。这就是圆教的“一行一切行,一修一切修,一成一切成”


图片
图片
图片


作为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弟子,佛陀让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往生东方妙喜刹土…请问我们想不想见佛?想的。但是到哪里能见到呢?我一直在悟这个,这是凡夫的一种情感,我们天天顶礼佛陀,但是看不到佛是很痛心的。所以玄奘大师到了佛影窟,看着佛留下的身影,痛哭流涕,“佛出世时我沉沦,佛灭度后我出生,忏悔此身多业障,不见如来金色身”。《佛宝赞》“龙华三会愿相逢,演说法真宗”,兜率内院能不能见到释迦牟尼佛呢?佛陀到底在哪里?这本身就是一个公案,是要参的。


佛陀在人寿百岁的时候,把百分之二十的福报给了我们众生,八十岁就无灭而灭,我们只知道他灭了,所以我们读《金光明最胜王经》,第一卷就讲佛没舍利。佛经里处处都是给你设的悬案,要你去勘测,要你去解答。元宵节猜灯谜也是来自于佛教的。佛教传进中国的时候,是东汉明帝时期,东汉明帝亲自命令,从官府到平民百姓,挂灯笼,灯笼上面贴着佛言祖语,以此宣传佛教。实际上就是要我们去猜、去悟的,所谓小疑小悟,大疑大悟。


所以佛陀说,你不要因为这个话是我说的,你就轻易地相信了。这里面是暗含着智慧的,人往往因比喻而明白。所以在这一点上,我倒很赞叹我的妈妈,我妈妈不识字,但是她从小就跟我说,听话要听音。我一直悟不出来,实际上就是不能光听话的表面,要听话的内涵。她还跟我讲一句,说这是我们祖上讲的,人不识字不要紧,不能不识人啊!


所以这是有智慧的,因比喻而了悟。不要轻易地认为,我看过这个文字了就是在学圆教了,你如果认为这样,那你根本没学到。所以静权大师说,不是说你看了这个,读了这个,甚至把它背会了,你就真的知道圆教了。不是这样的,你不仅要深深地去思悟,还要按照这个方法去做。



图片


诸佛境难思 世间无与等 法身性常住

修行无差别 诸佛体皆同 所说法亦尔

诸佛无作者 亦复本无生 世尊金刚体

权现于化身 是故佛舍利 无如芥子许

佛非血肉身 云何有舍利 方便留身骨

为益诸众生 法身是正觉 法界即如来

此是佛真身 亦说如是法 佛不般涅槃

正法亦不灭 为利众生故 示现有灭尽

世尊不思议 妙体无异相 为利众生故

现种种庄严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一




(五)六即


《妙法莲华经玄义》:“平等法界,尚不论悟与不悟,孰辩浅深;既论悟不悟,何妨辩浅深。”


《释签》(湛然《法华玄义释签》):“约理则证法无名,约事则不无诸位。”

圆教虽说圆顿,然而证悟亦有浅深,所以应立位次;虽立位次,然而但明一性,纵有浅深,只是一理。


所以说:“一悟即佛,无复位次之殊。”而一方面,又须立六即的位次。

--- 《天台宗纲要》原文




“然而但明一性,纵有浅深只是一理”,这就是祖师所讲的,约事则不无诸位,也就是说,“修证即不无,染污即不得”。什么叫染污?好比你现在好不容易背尘合觉了,这个觉,位同大觉尊,在这个上面没有增减的,但是你不要再忘掉这个,又背觉合尘了,那就叫染污了。


所以祖师都说善自护念,禅宗公案里都是这样说的:善自护念,如是如是。永嘉大师到六祖大师那边去的时候,呈上自己的觉悟。六祖大师说,如是如是。


这个“如是”在圆教里面也有解释。比如说,我们说相、性,十如是,就讲其中的一个“如是相”,里面也有中、假、空,这个相是空性的理。空是相如,假是如相,中是如是相,相如、如相、如是相,这就是这一个相的空、假、中,所以禅宗里面就是“如是如是”。但作为天台宗,就要学这个教,请问这个教重要不重要?很重要的。理明了,事才会修。





扩展学习资料



向上滑动阅览


世尊。我又获是圆通。修证无上道故。又能善获。四不思议无作妙德。一者。由我初获。妙妙闻心。心精遗闻。见闻觉知。不能分隔。成一圆融。清净宝觉。故我能现众多妙容。能说无边秘密神咒。其中或现一首。三首五首。七首九首。十一首。如是乃至一百八首。千首万首。八万四千烁迦啰首。二臂四臂。六臂八臂。十臂十二臂。十四十六。十八二十。至二十四。如是乃至一百八臂。千臂万臂。八万四千母陀罗臂。二目三目。四目九目。如是乃至一百八目。千目万目。八万四千清净宝目。或慈或威。或定或慧。救护众生。得大自在。


二者。由我闻思。脱出六尘。如声度垣。不能为碍。故我妙能现一一形。诵一一咒。其形其咒。能以无畏。施诸众生。是故。十方微尘国土。皆名我为。施无畏者。三者。由我修习。本妙圆通清净本根。所游世界。皆令众生。舍身珍宝。求我哀愍。四者。我得佛心。证于究竟。能以珍宝种种。供养十方如来。傍及法界六道众生。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三昧得三昧。求长寿得长寿。如是乃至求大涅槃得大涅槃。佛问圆通。我从耳门圆照三昧。缘心自在。因入流相。得三摩提。成就菩提。斯为第一。世尊。彼佛如来。叹我善得圆通法门。于大会中。授记我为。观世音号。由我观听十方圆明。故观音名。遍十方界。


尔时。世尊于狮子座。从其五体。同放宝光。远灌十方微尘如来。及法王子。诸菩萨顶。彼诸如来。亦于五体。同放宝光。从微尘方。来灌佛顶。并灌会中诸大菩萨。及阿罗汉。林木池沼。皆演法音。交光相罗。如宝丝网。是诸大众。得未曾有。一切普获金刚三昧。即时天雨百宝莲花。青黄赤白。间错纷糅。十方虚空。成七宝色。此娑婆界。大地山河。俱时不现。惟见十方微尘国土。合成一界。梵呗咏歌。自然数奏。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

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六






图片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图片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图片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



相关文章
· 和平安宁来之不易 请珍惜
· 讣告 || 法眼宗十世上灵下意长老圆寂
· 缅怀当代禅宗巨匠灵意长老〡遗风不灭 世范长存
· 这辈子赖也要赖上文殊菩萨
· 圆瑛大师:念佛之法,当以意根念,莫用意识念
· 缅怀灵意老和尚 | 修行亲力亲为,才能了生脱死
· 听法要怀有这样的心
· 以大乘心随喜一切微细之善
· 修行中,那些可说与不可说之间的慈悲
· 【茶香慧日寺】怎样修行不走弯路
· 蕅益大师:一念相应一念佛,一日相应一日佛
· 【中韩双语】慧日法语甄选 | 无尽宝藏
· 梦参长老答疑:弟子不精进,业障重,该怎么办
· 此刻的平凡,有意义吗?
· 道,不是靠想出来的
· 这个天梯很重要
· 借此一席之地,安顿身心
· 【人天善法】微笑是最好的名片
· 愿力是度众生的动力
· 【中英双语】慧日法语甄选 | 我们的生命如何跟佛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