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观看《天台宗纲要》第60集
视频时长:39:31
“善巧安心止观”,善巧是从大悲心里来。所以这里就有悲智双运。
“体不思议妙境,常恒寂然,这是定;寂而常照,这是慧。定即是止,慧即是观。”
有了天台宗止观的修法,这种受用的幸福,成就也特别高。这是真正的念佛,实相念佛。体不思议妙境,实际上就是实相,这样一念就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荆溪大师
荆溪大师说:“一念无相谓之空。”一念无相即是体、即是本;能够知道这一念无相,就是用、就是慧。如果按照这个修,就可以直接证小乘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就可以证小乘的有余涅槃了。
“无法不备谓之假”,众生无明的时候,按照这个原理起诸惑业,菩萨也按照“性空故可以缘起”,缘起一切善妙之法。所以菩萨依着这个修就可以成就菩萨诸位。
“不一不异谓之中”,非一非异、止观双运,这就属于中道,这个中道就可以证佛果。而且如果具足一心三观,比如生起一切善法的时候,知道它当体即空,同时体和用是双运的,就具足了空、假、中三观。
“所安是法界体——不思议境;能安是法界用——寂照”,就是止和观,也名定和慧,这很重要的。
安心止观里,所教的人分为二类:一信行人,二法行人。
一方面,可以说法行人是利根的,信行人是钝根的。法行人自己打坐、自己思考就能得到答案,信行人要听人说法才能开悟。
但信行人就一定是钝根吗?也不一定。信行人能听,能听话就是最大的聪明。有句话说,“听君一句话,胜读十年书。”有时候自己盲修瞎练,还不如听一堂课。但法行人相对来说就太相信自己,不知道自己的狭隘性,也没有办法去体会善知识的境界。从这点来说法行人是钝根。
印光大师说,修行最好要学习愚夫愚妇。愚夫愚妇虽然不懂,但很虔诚;有知识有文化的人,学习佛法能够很深广,但最缺乏的就是虔诚。但是解脱确实是需要虔诚和信心解脱的。一个单纯的、干干净净的信心,一个朴素的、虔诚的状态,这是学佛很重要的也是得利益很快的方法。
所以如果自己会看书,自己会打坐思考,这好不好?好的,要用它好的一方面。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综合,打坐的时候要想:学愚夫愚妇。那就很简单。
甚至达摩祖师说:“心如墙壁,可以入道。”你能像石头一样不起分别、如如不动吗?所以修止法的时候,如须弥山巍然不动;修慧观的时候,如虚空般湛然而无边际。
我们早课的时候一上来就是“妙湛总持不动尊”,“妙湛总持”就是慧,一念心性能盖万法;“不动尊”就是定,心性无增无减。从这里面我们就知道来平衡自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