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很微细的行为,也可以产生无量不可思议的功德

2022-02-17 21:32:00 发布: 人气:3




图片


《天台宗纲要》

静权大师 述


  第四十二集(一)


圆教

(四)圆教的因果


图片

点击图片观看讲课视频


课程:《天台宗纲要》第四十二集

讲解:上传下喜法师

地点:宁波慧日禅寺

时间:2018年

时长:43:21



(四)圆教的因果


圆教的因,是一心三观。吾人现前介尔一念,六识妄心,体具诸法,即空假中(这是但举一念妄心以明,其实一切诸法,无不都是体具诸法,即空假中)。能明白这个道理,依此起修,便是一心三观。

在这里,必须明白性德和修德的关系:性德是一切众生本来具足的,本是不可思议,圆满具足一切诸法,即空即假即中(就是圆妙三谛);修德是依性德而起修,念念回光返照,观照本具之性德。修德功深,性德便显。若没有本来具足的性德,便不能发起修德;若没有依性德起修的修德,也就不能显明性德。一心三观,是依圆妙不可思议的性德而发起的修德,从此起修,可以亲证圆教的三德涅槃。

--- 《天台宗纲要》原文



圆教的因,殊胜不殊胜?殊胜。圆教的果,会不会殊胜?果也殊胜的,可以得圆教的涅槃三德。


圆教的因,即一心三观,观空、观假、观中。圆教的一心三观,既具足了止,又具足了观,止观双运。见境之时,见心不见境;观察于心,心之体性空。正如湛然大师圆寂前所说:“一念无相谓之空,无法不备谓之假,不一不异谓之中”。


我们中国是有着古老文明的国度,在佛法的解释和认知上那么简洁,空、假、中三个字,应对于最后得到的果—涅槃三德,即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


“一念无相即是法身”,请问这一念无相,是不是法身?是不是般若?是不是解脱?是的,“一”就具足三。作为佛菩萨来说,“无法不备谓之假”,那是什么法?佛法没有恶法的,佛法都是应机而现的,是至善光明的,可以指般若德;佛法不仅令自己解脱,也令众生解脱,所以也具足解脱德。“非一非异,也应对解脱德。


所以空、假、中每一个都具足涅槃三德,所以叫一心三观。三可以入一,一可以入三。这是圆教的特质,除了名圆妙,还是圆满、圆足、圆顿。


所以见地越高,很微细的一个行为都可以产生无量不可思议的功德。明白了这个道理,就叫“明理”。明理之后要怎么修?保持明理的状态,就叫修。这个修也不是别修,止和观是同时的,三千性相是同时的,理性和事相是同时的。



图片




扩展学习资料


《大般涅槃经玄义》

  隋 · 天台沙门灌顶撰

又华严云。初发心时。便成正觉。所有慧身。不由他悟。清净妙法身。湛然应一切。

妙法身是法身德。慧身是般若德。应一切即应身。是解脱德。此之三身。地地转增。

如月渐满。岂非道始。因中之位。那得因中。衹有般若耶。道后具三德。

如上说。此事可知。当知道前圆性德。道中圆分德。道后圆究竟德。



《金光明经玄义》

  隋 · 智者大师说灌顶录

德有三种。一法身德。二般若德。三解脱德。法身者。即是金刚坚固之体。

非色即色。非色非非色。而名为真善妙色。真故非色。善故即色。妙故非色非非色。

又真即是空。善即是假。妙即是中。。亦复如是 以是义故。名为佛法。

名佛法界。摄一切法。名法身藏。名法身德也。





图片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图片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图片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



相关文章
· 【佛教故事】佛陀的笑有深意
· 【悟道法师净土精要】伽蓝菩萨为何也会被迁单
· 【泰语视频】忏悔是对自我命运的调整
· 岁岁年年 那些我们一同走过的菩提光影 |古文殊寺辛丑牛年回望
· 八十五年,他这样走过
· 百丈怀海禅师:如何顿悟成佛?
· 冰雪里的修行
· 看看这四法界的“十如是”
· 寂寞的时候,恰恰是修行的好时光
· 印光大师:我们怎么能不注意自己的念头和行为呢
· 讲话柔和与否看内在定力
· 【中韩双语】慧日法语甄选 | 清凉是一种智慧的状态
· 这个见是成佛的因
· 狮吼长漫 | 朝圣记之贰
· 抓住这个救生圈,慢慢你就从苦海上岸了
· 柔和忍辱,对修行很重要
· 四大天王:唐宋元明,我的“装备”都不一样!
· 在娑婆世界,为什么圣人要显凡夫相?
· 这一定是努力的结果,不是走运了
· 【茶香慧日寺】:了生脱死一定是努力修行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