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丈怀海禅师:如何顿悟成佛?

2022-02-17 00:00:00 发布: 人气:6
图片


图片

百丈怀海禅师是福建人,为马祖席下最著名的入室弟子,后住江西百丈山,世称为百丈禅师。四方禅僧,纷至沓来,席下人才济济,如黄檗希运、沩山灵祐等后来都成为了一代宗师。


幼立佛志


师儿时随母入寺拜佛,指佛像问母:“此是何物?”

母曰:“是佛。”

师曰:“形容似人无异,我后亦当作焉。”


图片


据《五灯会元》卷三所载,孩童时候的百丈怀海禅师,跟随母亲一起到寺院拜佛,看到佛像形容酷似人,就发愿他以后也要做佛


图片



语破群迷


问:“如何是大乘入道顿悟法要?”


图片


师云:“你先歇诸缘,休息万事。善与不善,世出世间,一切诸法,并皆放却,莫记莫忆,莫缘莫念,放舍身心,全令自在。心如木石,口无所辩,心无所行。心地若空,慧日自现,如云开日出。


但歇一切攀缘,贪嗔爱取,垢净情尽。对五欲八风不动,不被见闻觉知所阂,不被诸法所惑,自然具足一切功德,具足一切神通妙用,是解脱人。对一切境法,心无诤乱,不摄不散,透一切声色,无有滞阂,名为道人。


善恶是非,俱不运用,亦不爱一法,亦不舍一法,名为大乘人。不被一切善恶、空有、垢净、有为无为、世出世间、福德智慧之所拘系,名为佛慧。是非好丑、是理非理,诸知解情尽,不能系缚,处处自在,名为初发心菩萨,便登佛地。”


《百丈怀海禅师问答录》中,所记载的这一段开示,可谓精彩至极,一举指出了顿悟修行法的关要。放下万缘,不被善恶、是非、好恶、美丑、有无、脏净乃至世出世间任何知解束缚,心才能得大自在。当心地空明的时候,智慧才能自然涌现,就好像太阳出来,天空的乌云会自然散去一样。




图片



老亦作务


图片


师凡作务执劳,必先于众,主者不忍,密收作具而请息之。师曰:“吾无德,争合劳于人?”


既遍求作具不获,而亦忘餐。故有“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之语流播寰宇矣。


《五灯会元》卷三中,还讲述了老年时期的百丈怀海禅师依然秉持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禅门风范,领众出坡劳作,僧众疼惜他并将他的劳动工具藏起来。但是,他只要找不到干活的家伙什儿,就不吃饭。


百丈怀海禅师在唐元和九年正月十七日归寂入大涅槃,谥号大智禅师,塔曰大宝胜轮。“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身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百丈怀海禅师虽离开我们1200多年了,但是他生前所创立的农禅并重的丛林生活制度《百丈清规》,对中国禅宗的发展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巍巍道风永存于世……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无垢清净光 慧日破诸暗

能伏灾风火 普明照世间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扫描二维码

关注佛教慧日微信平台



图片

相关文章
· 看看这四法界的“十如是”
· 寂寞的时候,恰恰是修行的好时光
· 印光大师:我们怎么能不注意自己的念头和行为呢
· 讲话柔和与否看内在定力
· 【中韩双语】慧日法语甄选 | 清凉是一种智慧的状态
· 这个见是成佛的因
· 狮吼长漫 | 朝圣记之贰
· 抓住这个救生圈,慢慢你就从苦海上岸了
· 柔和忍辱,对修行很重要
· 四大天王:唐宋元明,我的“装备”都不一样!
· 在娑婆世界,为什么圣人要显凡夫相?
· 这一定是努力的结果,不是走运了
· 【茶香慧日寺】:了生脱死一定是努力修行的结果
· 虚云老和尚:因果是跑不了的
· 元宵节与佛教的渊源
· 【中英双语】善知识是我们的修行路上重要的存在
· 忏悔这些过失,把失去的福报找回来
· 正月十五 六祖大师出家纪念日〡 为了这一天,他隐遁等待了十五年
· 发现自己的问题,也是一个极大的成功
· 恭迎六祖出家日 | 这天,元宵节的烟花,照亮了1300多年的夜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