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不真 果招迂曲
一个真真实实的佛弟子,
一个真真实实的修行人,
如果行在因中,
那么得到诸佛菩萨告诉我们的解脱果位就是很正常的。
“ 潜移默化 ”
龙树菩萨的《中论》,写的是祂在修行过程中对佛法的理解。如果没有这方面的修行,直接拿这本书去看,就会感觉莫名其妙的,但是如果跟随着龙树菩萨这样修行,就不会有这种感觉了。
就像我们看王羲之的字一样,会觉得学起来太难了,但如果是王羲之的儿子,他天天看着自己的父亲这么写,就不会有这种感觉。就像我爸爸会修自行车,对于我来说,我也不用学,看着看着就会修了,但对于别人来说,修自行车是很难的。为什么德国的制造业这么好?德国人每家每户的地下室都像工厂一样,什么工具都有。大人下班回家后在地下室操作各种工具,小孩子就这么看着,潜移默化地被熏陶着,所以他们的制造业的基础就很雄厚。
“ 因真果真 ”
学佛的人,在寺院里就这样每天听闻着佛法,如理如法地、有仪式感地生活在僧团里,慢慢地也就懂了。人类的文明不是一蹴而就的,文化的现象来自于生活,文化不能离开文化人,文化人不能离开生活。
有信仰的人要过有信仰的生活。实际上地球上还有寺院这个平台,还有这种修行的生活方式存在,这是非常奢侈的,所以才能产生“了生脱死”这种修行结果,历代祖师中肉身成就的菩萨就有很多。
一个真真实实的佛弟子,一个真真实实的修行人,如果行在因中,那么得到诸佛菩萨告诉我们的解脱果位就是很正常的。有真实的因,必然有真实的果。我们就要问问自己有没有行在真实的因地里,但纵使有果,比如你开悟了或者怎么样,那实际上也是很平凡的。
所以我们看祖师的传记,要重点看他们的因是什么,我们就会发现,往往有殊胜成就的人,他在因地里的修行都是非常真实的。特别是一些大成就者的传记,着重记述的就是他修行的因,我们看到他就是一个非常平凡的出家人,认真地追求着法性,然后去理解,去实践,去修行,整部传记并没有描写他修行的境界,但是最后果就是那么的真实。
“ 安住正见 ”
佛陀也是这样的,我们先不看佛陀的神通,不要看佛陀的不可思议威德,要看佛陀讲了二十二年的般若是什么。我们有没有好好学这些般若?如果不去好好学习佛陀的戒定慧三学,就要追求佛陀自在殊胜的威德,那不是舍本求末了吗?
我们虽然是一个佛弟子了,但还要跟自己的习气搏斗。我们表面是出家人,内心却还有过去的业障习气,有我们此生未学佛前先入为主的概念。一天当中,我们绝大部分时间都处在非法行的状态里,所以佛法的正确知见不得以现前,自己的习气不得以调伏,不得以安住于诸佛正法的慧中,天天邪思邪行,这是很痛苦的。
那怎样才能够妥妥地安住于一个佛子应有的戒定慧的见地里?这是我们佛弟子要好好思考的。只要我们能够安然地安住在里面,自然就会产生殊胜的果,解脱的果就会现前。
- END-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