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跟佛之间的差距有多大?

2021-12-01 21:31:00 发布: 人气:2
图片


点击上面图片

观看讲课视频

视频时长39:18分钟



The Tiantai School



《天台宗纲要》

   第十一集(三)


  藏教

(五)六即


一理即,二名字即

三观行即,四相似即

五分证即,六究竟即



图片






名字即

Name is Buddha.


图片


方听无生曲

始闻不死歌

今知当体是

翻恨自蹉跎


这是颂名字即佛。指闻名知字,悟解佛性而言。学佛人从善知识所,或经论中,悟解不生不灭的本有佛性。已知佛性的名字,知道自己的佛性,和十方诸佛的佛性,完全一样,所以称“名字即佛”。

“无生曲”、“不死歌”,是指佛性不生不灭的道理。即心是佛,不假外求,所以说“当体是”。从前不知,现今方知,自恨从前昏昧,不解佛性的道理,造诸恶业,枉受轮回,所以说:“翻恨自蹉跎”。

--- 《天台宗纲要》




名字即者,学名字也。知一切法,从因缘生,不从时、方、梵天、极微、四大等生,亦非无因缘自然而生,知因缘所生法,皆悉无常无我。


--《教观纲宗释义》蕅益大师



图片



观行即

Contemplation practice is Buddha.


图片


念念照常理

心心息幻尘

遍观诸法性

无假亦无真


这是颂观行即佛。指已悟佛性,顺性起修而言。依教修观行,而能观的智慧,所观的境界,本来和十方诸佛,完全一样。所以称“观行即佛”。

“念念照常理”,是念念观照真常的佛性。“心心息幻尘”,是心心息灭虚幻的尘缘。遍观一切诸法的体性,非假非真,便是中道第一义谛。这正是修观行时所用的法门。

--- 《天台宗纲要》



一方面,知道我们的佛性与佛同体,另一方面又用佛法对治我们的习妄,所以“心心息幻尘”。虽然从理性上说,我们都是佛,但是在事上差很远的。理,须顿悟;事,应次第尽。


我们跟佛之间一定有多大差距吗?倒也不是,但你自己证证看,把这个差距缩短,这就要靠你的本事了。实际上藏通别圆越到后面,凡夫跟佛的之间就越来越没有距离,那就需要大智慧、大福德。这大智慧、大福德从哪里来?是不是从学佛当中来?是的。我们听经闻法是不是有大福德?也是的。


所以不可能不跟大家讲藏教,就直接说圆教,因为佛法要依次第而讲。否则的话,佛在《地藏十轮经》里说,如果乱佛法次第而说,那是有很大罪过的。


在没有研修小乘的情况下,在出离心都没生起的情况下,你讲的内容正好给他当营养,填补他的贪嗔痴,这样一来,他的我执会更重,会觉得自己就是佛了。所以南怀瑾先生也讲到,最大的魔是认为自己就是佛。那叫魔佛,这个很坚固的。恰恰学佛的人,修行的人,他就很平常,他不会觉得自己很神圣。




观行即者,一五停心,二别相念,三总相念。外凡资粮位也。


--《教观纲宗释义》 蕅益大师



图片



相似即

Likeness is Buddha.


图片


四住虽先落

六尘未尽空

眼中犹有翳

空里见花红


这是颂相似即佛。指观行有得,相似解发而言。虽没有真正断惑证真,却相似于断惑证真,所以称“相似即佛”。

“四住”便是见、思二惑:见惑一住(见一切住地),思惑三住(欲爱住地,色爱住地,有爱住地),见思烦恼,虽然已经断除,而无明还没有破,所以说“四住虽先落,六尘未尽空”。无明还在,还没有得到清净的智慧,亲见本有的佛性,譬如眼病尚未全愈,空中仍见狂花,所以只能算相似即佛,比真正断惑证真的不同。这相似即佛的位次,虽没有真正断惑证真,然而要得到却也极不容易。

南岳大师自称证十信位,十信位便是相似即佛的位次。《起信论》说:“经一万劫,信心成就故。”成就信心,就是证十信位,可见证十信位不是容易的事。而智者大师自称证五品位,那是观行即佛的位次;蕅益大师自称名字位,那只是名字即佛的位次而已。这几位大师自示所证的位次,并不一定是谦虚,是在告诫学者,要老实修持,不要生增上慢,未得谓得,贻误自他。

《法华经·法师功德品》中,所说六根清净,所得功德,便是相似位中的相貌。举世学佛的人很多,但是没有看见一个人,有这样的六根功德,可见相似即佛的位次,已经不容易证到,何况分证即佛,究竟即佛呢!所以我们薄地凡夫,唯有仰仗阿弥陀佛的慈悲弘愿,老实念佛,求生净土,才是真正超凡入圣的途径啊!

--- 《天台宗纲要》



这里讲到相似即佛,老人家就得多用几句话了。慧思大师才证到十信位,十信位相当于相似即佛;智者大师圆寂的时候,只证到五品位,这相当于观行位;蕅益大师才证到名字即佛;往上推的话,龙树菩萨证得初地位,欢喜地,生极乐国,初地就知见清净了,通达佛的真实义,肯定没问题了,所以佛陀能授记龙树菩萨,说祂可以解释我的见地。




相似即者,内凡加行位也。一暖,二顶,三忍,四世第一,得色界有漏善根,能入见道。


--《教观纲宗释义》蕅益大师



图片



分证即

Differential attainment is Buddha.


图片


豁尔心开悟

湛然一切通

穷源犹未尽

尚见月朦胧


这是颂分证即佛。指分断无明,分证法身而言(法身就是佛性)。从断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直到断四十一品无明,证四十一分法身,都属于分证即佛。无明分分而断,法身分分而证,所以称“分证即佛”。

功行既深,一旦无明豁破,心得开悟,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成就慧身,不由他悟,所以说:“豁尔心开悟,湛然一切通。”

然而还没有断尽无明,满证法身,比如虽穷水流,犹未能尽其源头,虽见明月,犹未能十分亲切,所以说:“穷源犹未尽,尚见月朦胧”。经中说:“菩萨虽见佛性,犹未了了,如隔羅縠。”正是这个意思。


--- 《天台宗纲要》




分证即者,前三果有学位也。初须陀洹果,此云预流,用八忍八智,顿断三界见惑,初预圣流,名见道位。二斯陀含果,此云一来,断欲界六品思惑,余三品在,犹润一生。三阿那含果,此云不还,断欲界思惑尽,进断上八地思惑,不复还来欲界,此二名修道位。


--《教观纲宗释义》蕅益大师



图片







图片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图片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图片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



相关文章
· 印光大师:像这样的人,人人爱之 上天护之
· 在循环的轮回里,开一扇“任意门”——《天台宗纲要》学记第二十一课
· 昙花里的妙法
· 【德语视频】慧日法语甄选|《心经》是佛的智慧
· 纪念您,是这个冬日最温暖的记忆|古文殊寺内部诵经吉祥圆满
· 在循环的轮回里,开一扇“任意门”
· 在循环的轮回里,开一扇“任意门”——《天台宗纲要》学记第二十一课
· 这是他给我们的最殊胜的舍利
· 理即佛 | 对治学佛人的这两种毛病
· 修行,学会感恩赞美你的师父
· 【茶香慧日寺】:因有您的加持使我更具感恩心
· 虚云老和尚:参禅,三关与见处的关系
· 【意大利语英语双语视频】我们怎样转凡成圣
· 虚云老和尚:有人无理辱骂痛打你,你能不生嗔恨心吗?
· 只要提到佛法修行,好像自然就与他没有办法分开
· 每一天,都是我的报恩日
· 【画话】来啊!把他从轮回里拖出来!
· 初一的月亮和十五的月亮是不是同一个月亮?
· 把生命变成一盏灯,灯灯相传,永存于世
· 这个空,是不一样的空——《天台宗纲要》学记第二十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