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外在环境如何纷乱,记得心要安住

2021-11-01 21:32:00 发布: 人气:3
图片



尔时,佛薄伽梵,处种种摩尼宝王,师子之座。为无量无数,大菩萨摩诃萨众之所围绕。时慈氏菩萨摩诃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大圣世尊,以大慈悲。利益安乐,诸菩萨众。已说精进,波罗蜜多。唯愿哀愍,宣说静虑波罗蜜多。


欲修静虑,波罗蜜多。先当亲近大善知识,复应远离诸恶知识。世间不善及恶名闻,由恶友生。诸善法利,名闻福德,皆因善友之所生起。以依善友,受持净戒,庄严法身。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


图片
图片



净戒,能增长无漏资粮


修静虑波罗蜜要依止善友,以依善友故,就能受持净戒。有了净戒,我们就能增长无漏资粮,庄严法身。法身庄严现前了,有了静虑的因、基础,静虑就能产生,静虑的觉照就会增上,静虑波罗蜜多就会现前。







破戒之人,如燋谷种。一切善法,皆不得生。况能滋长,无漏深定。如是知已,应当一心,奉持净戒。乃至小罪,应生怖畏。宁丧身命,不毁禁戒。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


图片





护净戒,就是护佛法身


护净戒就是护佛法身,护自己的法身慧命。为什么说宁丧身命呢?这里说的身命,是业报身。因为我们平时护生命是第一位的,而对我们法身慧命的重要性却不知不觉。如果明白这个道理了,我们的生命就会去持戒,就会产生法身慧命的功德。


这里不是说让我们舍弃生命,而是让我们要有一种誓愿,要重净戒,重无漏功德,这是从属的关系——我们这个业报身的生命从属于我们的功德身。我们应当长出功德身的资粮来,而不是依着业报身的生命为第一性,而毁掉我们的法身慧命。





菩萨摩诃萨,欲修静虑,先应舍离一切世间,治生贩卖,种殖根栽。何以故若?不舍离,扰乱其心,何能安住甚深禅定。


以是因缘,菩萨摩诃萨。于四威仪,断除妄想,善摄其心。设闻众声,亦无动乱。譬如毒蛇,置竹筒内,其身自直。菩萨亦尔,妄想回曲,置静虑中,正见端直。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


图片
图片




在静虑中,能正见端直


所以一个修静虑的菩萨,纵使外在的环境很乱,他都能够安住其心,这就叫定。在静虑中能正见端直,能在诸纷乱中不乱,能有定力,这是内在法身慧命的一种功德资粮。







不住生死,不入涅槃,离诸邪曲。若能如是,善摄六根,不令放逸。眼虽见色,而不取相。安住甚深,寂静解脱。耳鼻舌身,意亦如是。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



图片





有智,才有波罗蜜


这叫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本身属于定,但是净念能现前,这属于慧,净念相继属于定,所以慧在定中。它作用在六根的时候,不随根,也不随尘,也不迷惑在识的这种状态,而是转识成智的。


这就叫静虑波罗蜜。什么是波罗蜜?有智,才能有波罗蜜。


图片








图片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图片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图片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





相关文章
· 绍云老和尚:修行找到自己了吗
· 微信公众平台
· 打开智慧的眼睛
· 【英语视频】我为什么在这里?
· 当一片叶子飘落到手里,他看到了什么?
· 小小如萤之火,也能给黑暗带来光明
· 老和尚问他:你的名字到底叫什么?
· 在一片叶子里,看到整个世界——天台宗纲要学记第八课
· 出家要常念经
· 带着妈妈一起修行
· 智者大师 |《六妙门》连载(六)
· 【中韩双语】慧日法语甄选 |佛是没有时间障碍的
· 经常生病,究竟怎么回事呢?
· 这份力量,能保护我们免于伤害
· 愿你,有始有终
· 出家要虔礼佛
· 总集三宝功德的人
· 【茶香慧日寺】:吃饭为了活着 活着是为了什么呢
· 蕅益大师:唯心净土 不在十万亿西
· 师父曾跟我讲过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