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论
不能正观空
钝根则自害
如不善咒术
不善捉毒蛇
《中论》
龙树菩萨在这里说,“一个不懂得捉蛇方法的人,冒然地去捉毒蛇,这是有伤身害命之险的;一个没有智慧资粮、没有生起真正观空智慧的钝根之人,如果也去玩观空的见,他会自害的。”
钝根的人说空,他会谤无因果,他自己的行为准则就会没有自制力。所以你看佛多难呀!见万法本空才能从生死轮回中解脱,但是佛又不能告诉这些没有智慧的人万法本空。否则,他们持这个本空见是会下地狱的。佛为了度化我们,还要借给我们资粮,辅助我们有定力,最后让我们慢慢接近真相。
若过去时中
无未来现在
未来现在时
云何因过去
《中论》
这四句一念,是不是过去、未来、现在都只是方便假名啊?
不因过去时
则无未来时
亦无现在时
是故无二时
《中论》
但是我们有了这个方便假名之后,又执于实取,执着为实有的过去、现在、未来。如果没有这个概念的话,“是故无二时”,并不是把时间固定地分成了过去时、现在时和未来时这个三段。
以如是义故
则知于二时
上中下一异
是等法皆无
《中论》
爱因斯坦在研究时间的时候,从时间的常量推导出时间的变量,但是常量和变量还属于我们对时间狭隘的认知范畴,而佛菩萨直接告诉我们这个时间是虚假的。
时住不可得
时去亦叵得
时若不可得
云何说实相
《中论》
史蒂芬·霍金说,科学的发展就是为了破除人对时间和空间的认知和束缚。所以智慧的增长就是拓展时空的边际。
因物故有时
离物何有时
物尚无所有
何况当有时
《中论》
龙树菩萨在这里说,讲时的时候都是有一个时空点的。如果这个物当下就是如幻如化的话,它在时空中的坐标点也就不存在了。
这个智慧可以破除我执,打开我们业报的牢笼,获得生命的究竟自在和自由。
一个生命自在者,不会再强烈地执着在这个我执和所谓的目标当中,所以也不会造作强大的恶业。
一个成就者,有住世因缘了,他就住世;没有住世因缘了,他就从这个时空里隐没掉,所以叫寂灭或圆寂。“寂”,是从这个地方消失了,“圆”是归入圆满的世界了。本来他就具有圆教的智慧,这个寂,就是说他住在这个有障碍的三维世界,或者四维世界,当没有那个缘的时候,他就移步到圆满的智慧中,从这个有漏的业报世界里抽身而出。
所以佛菩萨来到这个世界,不是来抢资源的,不是我执的外延,而是祂的智慧和慈悲心的结果。当祂要做好事的时候,祂也会有无上的勇气,成为人类文明的中流砥柱。
一个有明空智慧的人,他既知道自己也知道众生,而且了解一切外在因果和内在规律,了知宿命因果的轨迹。
因果的轨迹就是宿命的轨迹,同时又是有变数的轨迹,这就是“缘”。一个有智慧的人,他能善巧地掌握这个“缘”,“缘”就像汽车的方向盘一样,四个轮子虽然都有它的运行轨迹,但是轮子自己不会瞎跑,它唯一的变化就是受方向盘的指挥。
佛教认识有因果,就像认识汽车车轮的功能一样,佛教同时又认识到方向盘的“缘”的重要性。
佛陀一边告诫我们有因果,让我们戒恶修善;另一方面,佛陀也可以教导我们方法,让我们出离这个因果的生死轮回,进入到良性的因果。
迷掉“但中佛性”的人,就在这个染缘的世界里生死轮回。觉悟了“但中佛性”的人,就开启了他菩提涅槃的清净的世界。
所以《楞严经》第一卷就讲生死轮回的根本和菩提涅槃的根本,如果我们认识了这两种根本,就会分类了。
佛告阿难: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业种自然,如恶叉聚。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乃至别成声闻缘觉,及成外道,诸天魔王,及魔眷属。皆由不知二种根本,错乱修习 ,犹如煮沙,欲成嘉馔,纵经尘劫,终不能得。云何二种?阿难!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二者、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由诸众生 ,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
--《楞严经》
遇到对境了只要问自己:
这个属于生死涅槃的法,
还是属于菩提涅槃的法?
这一分就不得了呀,
请问我们的生命随顺什么?
应当皈依菩提涅槃的法。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FRQLB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