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典故事连载系列之
《清淨乞食住》
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度众。一日清晨,舍利弗尊者著衣持钵,入城裡乞食,回到祇树给孤独园后,收衣钵,洗足毕,即持具入林中坐禅。舍利弗尊者从禅坐中出定后,前往佛所,顶礼佛陀后退坐一旁。
佛问:「舍利弗!你从何处来?」尊者答:「世尊!弟子刚才于林中坐禅后前来此处。」佛又问:「你今日入何等禅定呢?」尊者回答:「世尊!我观五阴苦、空、无常、无我,而入空三昧。」
佛为舍利弗开示:「你今日已能入上座比丘之空三昧,在任何时刻六根对六尘时,都能不起爱念、染著,非常令人讚歎!当知若有比丘欲入上座比丘之空三昧者,应当如是学:若入城时、若行乞食时、若出城时,当作如是思惟:『我今眼见于色,是否起了欲爱、贪爱的念头?』」
「比丘作如是观时,若发现眼识于色有爱念、染著,为了断除恶、不善,应当精勤修习各种法门,繫念一处而修学。譬如有人被火烧其头、衣,为了要将火灭尽,应当要更加努力,才能将火灭除。比丘也是如此,应更加精进努力,修习各种方便法门,繫念修学。」佛又说:「当比丘作如是观察,若于道路、若于聚落中乞食,若出聚落,此中眼识于色无有爱念、染著者,愿以此喜乐之善根,日夜精勤,繫念修习。因其心不贪著,故可称此比丘于行、住、坐、卧皆能清淨乞食。因此,此经名为清淨乞食住。」佛说是经已,舍利弗尊者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 典故摘自《杂阿含经 ‧ 卷九》
省思
佛法的实践在生活中,所以佛陀教导比丘于行、住、坐、卧间收摄心念,远离贪爱、染著之念,作为契入禅定之方便。在瞬息万变的因缘中,保持作主的心清楚明白、如如不动,不为物转。
《六祖坛经》云:「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不论动静閒忙,提起觉察、觉照的观照之智,每一个因缘都是修行的契机,日久功深,必能成就「动静一如」之无上禅。
(此评论仅用于引导,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声明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当请与我们联络
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感恩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