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典故事】弹琴喻

2020-12-03 21:30:00 发布: 人气:4




图片











佛典故事连载系列之

弹琴喻








图片


     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园时,弟子二十亿耳尊者住在耆闍崛山,独自一人精进用功。一日,二十亿耳尊者静坐思惟:「世尊的弟子精勤用功者,我可算是其中一人,但到现在却还没漏尽烦恼、成道证果,我还是返回俗家,过世人那种追求五欲的生活算了。我是名门之子,家裡财宝丰足,至少可以广行布施,累积一些福报。」


     此时,佛陀知道了二十亿耳心中所思,便请一位比丘到二十亿耳处,通知他说世尊有事相找。二十亿耳听到世尊找他,马上就前往,一见世尊即恭敬问讯顶礼。





















图片
图片



     佛问二十亿耳:「你刚刚是否在想自己如此精勤用功,却还是没有漏尽烦恼、成道证果,所以想要返回俗家,追求五欲生活;而且自己又是名门之子,至少可以广行布施,累积一些福报?」二十亿耳发现世尊已知自己的想法,惭愧地对佛表示:「确实是这样的,世尊。」


      佛对二十亿耳说:「我现在问你,你就所知的回答即可。二十亿耳,你在俗家时,是否善于弹琴呢?」二十亿耳回答:「是的,世尊。」佛又问:「你弹琴时,如果琴弦太紧,能弹出好听的声音吗?」二十亿耳回答:「世尊,琴弦太紧,不但声音难听,而且弦还会断掉。」佛再问:「如果弦太鬆,声音好不好听呢?」二十亿耳回答:「世尊,弦如果太鬆,声音不仅不好听,而且也弹不出声音。」佛接著问:「所谓的善调琴弦,是否不可太紧也不可太鬆,才能弹奏出微妙和雅的琴声呢?」二十亿耳再答:「是的,世尊。」








图片
图片








     佛为二十亿耳开示:「修行也是如此,如果把自己绷得太紧,过度精进,心中起烦恼、生无明,就会退失菩提心;若太懈怠、太放逸,就如同琴弦太鬆一般,也会退失菩提心。我们修行就如同弹琴一样,要合于中道,不可太执著,也不可太放逸,要在心上用功,不可著于表相。」二十亿耳闻佛所说,欢喜作礼而去。


     回到耆闍崛山,二十亿耳尊者如佛所教,常念世尊所开示的道理,独自静坐思惟,最后漏尽烦恼,心得解脱,证阿罗汉果。



--- 典故摘自《杂阿含经》











省思



所谓「平常心是道」,我们这念心太紧或太鬆都不好。保持中道、祥和愉快,身心调适得当,不缓不急、不快不慢,时时刻刻在定慧当中。身体健康,心中平静,什麽事情都会看得清楚,更能为人生作出最好的决定。


(此评论仅用于引导,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图片





声明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当请与我们联络

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感恩



图片




图片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图片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图片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



相关文章
· 莲池大师:四大与五行之异同
· 不要错解了“随顺众生”
· 他们一世世再来只为找到你、度化你、生生世世
· 超燃首发 | 看着MV听着歌,这个大片我们这样开场……
· 【佛典故事】比丘怀瞋堕蛇身
· 虚云老和尚 | 须从真实功夫朴实用去,一日彻底掀翻,从死中得活,方为真实受用
· 因果规律,是修改生命程序的窍门
· 《地藏经》第九品精品漫画(内有僧众诵经视频)
· 《地藏经》第九品称佛名号的殊胜功德利益
· 聆听莲座下:听到他的声音,就很温暖
· 讲与演,都是为了给你的生命留下烙印
· 佛教常识丨五条妨碍你皈依三宝的歪理
· 【佛典故事】老病死苦常随逐
· 做一个有香气又温暖他人的人
· 莲池大师:六道之中,复有六道
· 修行路上多险滩,没有善知识很危险
· 【没事儿画哈哈】执着就是:别碰我的东西!
· 【殊胜咒语】这个咒语一念可以破所有地狱,救拔地狱众生(内有此真言手印视频)
· 因果,到底能不能转?
· 法语图|明白了处处是佛法,不明白处处是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