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小向大有点儿难

2020-11-16 21:32:00 发布: 人气:4


小乘法很注重分析无我

/



图片


佛法中的小乘法很注重分析无我,从出离之后就分析四大的无我、五蕴的无我,所以《五蕴论》里面有《小乘五蕴论》,也有《大乘五蕴论》。当今时代,我们喜欢逻辑思维,所以喜欢小乘学说,甚至在唐宋年间,很多人也就喜欢学唯识,唯识就是讲理的,人们就总觉得有理可说,有理可推。


小乘的《阿含经》和《增一阿含经》就细致地分析了地大是什么,水大是什么,风大是什么,火大是什么,禅定的觉受是什么。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就会觉得特别相应,特别舒服,但是这些名相多了之后,感受得深刻了之后,也容易会产生一个增上的傲慢。



覺 知

/



图片


粗重烦恼的过失很容易鉴别,因为他会感受到粗重的、痛苦的果报,而微细的烦恼会给我们带来轻安,得到禅定,甚至还会引发神通,往往一个人是非常执着这些觉受的。


一个人无知的时候你还好说服他,但是当他拥有了很多专业知识的时候,甚至还有觉受、有神通的时候,你想说服他是很难的。


所以佛陀是很不容易的,这是祂未尽的事业!祂把一个人从粗重的烦恼里度化出来的时候,还要担心他会不会耽执在这种微细的烦恼里,此时如果佛陀要化现善知识来度化他,就更加困难。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看,一个小乘修法的人要进入大乘修法确实是很难的。



 發 大 乘 心

/



图片


这几十年,我看到师父他老人家的大乘功德,看到很多大乘法师,确实很赞叹,也被他们的大乘经历感动着,生起惭愧心,但往往我们很容易退失,向小乘靠拢。


所以大乘菩提心难生且易退,要经历很多殊胜的因缘现前,你才会发起大乘心。当你没有这些修行的同伴,当你忘失祈祷善知识的时候,我们凡夫的习气就自然而然现前了。



 三 根 普 被

/



图片


在圣人的世界里,声闻缘觉还是偏重于凡夫习气的一种状态(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他们注重自我解脱,注重自我的清净涅槃,哪怕是有余涅槃,他也会执着的。


所以在一些经典里,佛陀劝弟子们发大乘心,有的弟子就说,“我于大乘、于无上佛道不再希求。”就这样回绝佛陀了,那你就可以知道这是不容易的,大乘心是非常难发的。


但是正因为有了大乘法,才有念佛法门,我们还可以乘愿往生极乐世界,在小乘里是没有念佛法门的,没有极乐世界的,那你怎么度众生?为什么需要这个念佛法门?这个法门祂是一乘呐!三乘根性都能得度,三根普被。

 



图片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图片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图片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


相关文章
· 今天,一个二十年前的宝匣重启
· 聆听莲座下:闻法笔记之《时间假象》
· 有一根稻草的执着,都将在无边的苦海里沉沦
· 法语图|药师佛代表菩提心的生起
· 【佛典故事】因地恭敬的殊胜果报
· 认“真”找回自己的名字
· 为什么“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 寒衣节 | 如何孝亲报恩,才能真正利益到亲人?
· 为什么修行路上不能得少为足
· 【佛典故事】心定降魔
· 舍利弗尊者和目犍连尊者的得度因缘
· 你的生命是否有防火墙——《佛说无量寿经》讲记第二十九课
· 大医大愿延寿王,殊胜法门保安康——恭迎药师佛圣诞(随喜转发,病痛消除,功德无量)
· 【慧日法堂最新分享】修行人有这样的品格非常重要
· 三千年前的预防针——《佛说无量寿经》讲记第二十九课
· 恭逢药师佛圣诞,祈愿一切有情远离疾苦、增福增慧、国泰民安!(作何善恶成九亿倍,转发功德无量)
· 法语图|做任何事,要有一个正念
· 【佛典故事】生气的乌龟
· 制造自己得度的因缘
· 聆听莲座下:文殊寺闻法笔记(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