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典故事】鹦鹉请佛一宿住

2020-11-16 21:32:00 发布: 人气:2
图片
图片




 佛典故事连载系列之

鹦鹉请佛一宿住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夏安居竟,便带领比丘们前往其他国家游化。当时摩竭提国频婆娑罗王带著群臣出城遥望佛陀,心想:「世尊,您此刻在哪裡呢?唯愿世尊慈悯,和比丘们前来接受弟子供养。」佛陀遥知频婆娑罗王心生渴仰,便带著比丘们渐次游行,前往摩竭提国。


     这时,鹦鹉王遥见佛陀一行走来,立即飞到空中,迎上前去,请求佛陀:「恳请世尊及比丘们慈悲愍念,能接受到我林中住宿一晚的邀请。」佛见鹦鹉王恳切祈请,便答应其邀请。鹦鹉王知道佛已许可,便飞回林中,告诉鹦鹉群前去迎接。


     佛陀带领比丘们来到鹦鹉林,各各于树下敷上坐具,静坐思惟。鹦鹉王见到佛陀及比丘们寂然宴坐,心生喜悦,整夜都飞绕在佛陀和比丘们的周围,又向四处环顾,恐有狮子、虎、狼等禽兽或是盗贼前来扰害佛陀等一行人。


图片
图片



     次日清早,佛陀便离开森林,继续向王舍城前进,鹦鹉们则在空中一路护送。鹦鹉王先飞到王舍城对频婆娑罗王说:「大王,世尊及比丘们快到这裡了,恳请大王准备佳餚美膳供养佛陀及诸比丘,并起身前往城门迎接。」频婆娑罗王听了鹦鹉王的话,立即敕令准备种种幢幡、香花及佳餚美膳,与群臣们来到城门外迎接佛陀。


     当天晚上,鹦鹉王寿尽命终,往生忉利天,很快地长大,犹如八岁小儿。天子思惟著:「我修了什麽福报,得以投生天上呢?」便专注观察,得知自己由于请佛一宿止住的功德,所以得生忉利天。天子心想:「我应当要回报世尊恩德。」于是头戴天冠、身著璎珞,手持香花来到人间供养佛陀。佛陀慈悲为天子开示四谛法门,天子心开意解,即得须陀洹果,绕佛三匝后返回天宫。


图片
图片



     隔日清晨,比丘们请示佛陀:「昨夜光明遍照,难道是释提桓因,或是梵天、四大天王,或是二十八部鬼神将前来供养世尊、请示佛法吗?」佛陀告诉诸比丘:「并不是帝释、梵天,或是诸鬼神王。昨夜大众所见的光明,是之前迎请我们到牠们树林住宿一晚的鹦鹉王,牠命终后,往生忉利天,昨夜特别前来供养,听闻四圣谛,即得须陀洹果。」


     比丘们又问:「这位天子过去生造了何业,投生为鹦鹉?又修了何福,得以闻法证果呢?」佛陀告诉比丘:「贤劫中,波罗奈国有佛出世,号迦叶佛。当时,有一位受持五戒的长者,因曾毁犯一戒,所以堕入畜生道中,而为鹦鹉。又因他持守四戒,所以可以值遇佛陀,闻法得道。大众当知,过去那位受持五戒的优婆塞,就是这位鹦鹉天子。」


--- 典故摘自《撰集百缘经‧卷六》


图片




 图片




省思

「如是因,如是果」,因果定律是人生不变的法则。以受持五戒中四戒之清淨功德,即使堕入畜生道,善根亦不减,得以清淨心请佛供养,以此福德往生天道,闻佛说法而证道果。但是,这位优婆塞堕入畜生道的果报,也提醒我们「勿以恶小而为之」,造恶业必自招苦果,不可不慎。因果是最光明、积极的人生观,因为凡事都掌握在自己手上,只要在因地上努力修善、断恶,必定会有光明的未来。


(此评论仅用于引导,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图片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图片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图片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



相关文章
· 今天,一个二十年前的宝匣重启
· 聆听莲座下:闻法笔记之《时间假象》
· 有一根稻草的执着,都将在无边的苦海里沉沦
· 法语图|药师佛代表菩提心的生起
· 【佛典故事】因地恭敬的殊胜果报
· 认“真”找回自己的名字
· 为什么“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 寒衣节 | 如何孝亲报恩,才能真正利益到亲人?
· 为什么修行路上不能得少为足
· 【佛典故事】心定降魔
· 舍利弗尊者和目犍连尊者的得度因缘
· 你的生命是否有防火墙——《佛说无量寿经》讲记第二十九课
· 大医大愿延寿王,殊胜法门保安康——恭迎药师佛圣诞(随喜转发,病痛消除,功德无量)
· 【慧日法堂最新分享】修行人有这样的品格非常重要
· 三千年前的预防针——《佛说无量寿经》讲记第二十九课
· 恭逢药师佛圣诞,祈愿一切有情远离疾苦、增福增慧、国泰民安!(作何善恶成九亿倍,转发功德无量)
· 法语图|做任何事,要有一个正念
· 【佛典故事】生气的乌龟
· 制造自己得度的因缘
· 聆听莲座下:文殊寺闻法笔记(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