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则顿悟
乘悟并销
事非顿除
因次第尽
✿ 善知识就是发明心地的人 ✿
01. 佛号是彰显祂的德的
不可说不可说久远劫前,有一位佛出现于世,号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当时有一位大长者子见到这位佛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乃至放笑都能够光明遍满,“千福庄严”这么圆满,所以生起了好乐之心,来请教佛陀:作何行愿才能得到这么圆满的相貌呢?
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告诉他,要想证得此身,当须久远劫度脱一切受苦众生。这里是第一尊佛讲本愿,每尊佛号都是有含义的,佛号是彰显祂的德的。那师子奋迅代表的是什么德呢?我们平时所讲的有渐悟、有顿悟,这里的师子奋迅就代表顿悟,不历阶次。
02. 善知识是大因缘
所以佛教说:理需顿悟,事需渐修,因次第尽。师子奋迅代表要明白理,发明心地,然后具足万行,就是事要渐修,事是不可舍的。
三宝为什么要住在世间?为什么要依止善知识?善知识就是发明心地的人,我们本然的净心地是本觉,是不需要修的,但是需要来一个大因缘。
所以善知识就是大因缘,能让你觉悟到那个本然的净心地,这叫始觉,这个始觉是一种有为法,叫“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
03. 智慧指导,众善奉行
本来我们的净心地是无为的,但是要让你明白这个本然净心地,善知识是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啊,种种方便啊!我们每个人都是佛性具足的,那为什么释迦牟尼佛要到这五浊恶世费这么大力来度我们呢?释迦牟尼佛要来救我们,是发了多大的愿,修了多少的福德啊!
地藏菩萨也是啊,久远劫来,积累了种种的资粮。佛法说智慧要高,要觉悟。不觉悟,你这个佛弟子跟世间人没有什么多大区别。
有人说佛教就是教我们做好事的,那如果你没有这样的智慧,做好事是不究竟的,慢慢就会退心了。所以要生起智慧来,然后在智慧的指导下去众善奉行。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