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 说
第一节 佛教与宗派佛学
大雄出,梵音演,如优昙,时一现。
古龙象,降震那,秉佛语,创教下:
曰三论,曰唯识,台与贤,名四家。
第二节 学习天台宗的意义与步骤
教之道,贵以专,为有缘,述天台。
第二章 台宗历史源流
第一节 法统溯源
北齐朝,有慧文,读中论,得其精;
礼龙树,立三观,空假中,归一贯。
传弟子,南岳思,止观法,奠永式。
第二节 天台宗的创立
第四祖,有智者,宿缘追,今复来;
居台岭,宗乃建,小释迦,煜人天。
第三节 天台宗的传承与发展
隋唐时期
章安下,三代承,默旧规,守家风。
荆溪师,应运生,抗旁学,辉祖灯;
倡无情,亦有性,圆顿教,得中兴。
日最澄,梯海来,传比睿,台密开。
宋元时期
唐之末,法难摧,教典失,义将晦;
吴越王,使高丽,奉遗籍,还螺溪。
十七祖,赐法智,共三子,成砥柱;
辩真忘,折山外,今家义,得正脉。
明清以来
明蕅益,肇灵峰,虽非裔,最有功。
后继者,有谛闲,树观宗,飨法筵。
历史的期待
俱往矣,典范存,振门庭,待后昆。
第三章 台宗判教学说
人所弘,其唯教,教判何,当明了。
第一节 五叶
华严时
启金轮,说华严,尘刹海,现宝莲。
阿含时
愍凡愚,不能听,脱珍服,垂劣应;
说阿含,第二时,四谛法,接小机。
方等时
演方等,转二乘,斥偏小,褒大圆。
般若时
第四时,谈般若,破法执,教菩萨。
法华涅槃时
畅佛怀,法华会,学无学,白牛馈。
涅槃经,最后阐,显真常,扶律纲。
五味与通别五时
五时教,配五味,善巧说,有通别。
第二节 八教
化法四教
曰藏通,曰别圆,此四教,名化法。
化仪四教
合化仪,为八教,四教仪,须推敲。
第三节 化法四教的运用
判释教理
三乘理,谛缘度,化法论,义各殊。
判释观行
再论观,亦分四,机教扣,当审之。
第四章 台宗经论典籍
第一节 所依经论
宗法华,依智论,重大经,尊大品。
第二节 重要典籍骤
三大部,五小部,解佛乘,圆理露。
第三节 解经规式
开四意,立五玄,秉四悉,为能诠。
第五章 台宗根本教理
其所诠,至圆妙,秘密藏,顿开晓。
第一节 性具实相
一切法,性所具,曰事造,亦不虚;
二而一,全体真,实相义,唯佛证。
第二节 圆融三谛
一境三谛
缘生法,体性空,悟无常,名真谛;
虽变幻,相宛然,缘起有,名俗谛;
空与有,水与波,法尔具,名中谛。
一心三观
一即三,三即一,非前后,非各异;
圆融观,难思议,寂而照,照而寂。
第三节 一念三千
十界互具
一心具,十法界,皆互摄,成百界。
十如是
界界赅,十如是,百法界,成千如。
三种世间
三世间,复相溶,三千法,一念融。
理具三千与事造三千
理能具,事能造,言有二,不隔毫。
第四节 性具善恶
谈性具,善恶兼,无所住,义最圆。
第六章 台宗基本观行
修有功,性方显,起大行,莫等闲。
第一节 三止三观
三谛迷,三惑生,非三观,不为功。
第二节 四种三昧
四三昧,标高轨,方法异,理观同。
第三节 二十五方便
前方便,二十五,行之本,宜稳固。
第四节 十乘观法
运十法,历十境,究其要,观识心。
第五节 修忏与念佛
第七章 台宗果位宗趣
第一节 六即论
循六即,明位方,不自卑,不轻狂。
第二节 解行与果证
兴教化,裂疑网,解行齐,证有望。
第三节 佛性论
凡未减,圣未增,若穷子,获家珍。
第八章 结 语
第一节 天台宗与佛知见
天台宗,述难穷,佛知见,堪景从。
第二节 紧迫感与精进心
叹人身,何危脆,急着手,去来归。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