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诸法从缘生,诸法从缘灭;
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
这首偈是佛弟子马胜比丘说的。所以诸位善知识!我们能够一起学习佛法,及一齐念阿弥陀佛佛号,这都是宿世的因缘所成就的!
临行赠汝无多子,一句弥陀作大舟
二千五百多年前,释迦牟尼佛未出家前,贵为王子,为了要解决生老病死的问题,毅然放弃将来的王位而出家修行;所以我们大家在一起修行,为的是甚么?也就是为了解决生老病死的问题!但是在娑婆世界修行很不容易呀!除了生老病死的问题不能解决外,日子也不是过得尽如人意,更大的困难是善知识难求呀!释迦牟尼佛离开这个娑婆世界之前,为我们开了一个特殊的念佛法门,正如弘一大师说:“临行赠汝无多子,一句弥陀作大舟!”这句阿弥陀佛就是佛交给我们,犹如如意宝珠一样,用之不尽,取之不竭,这是无尽藏呀!
念佛了生死,这是佛讲的,但为甚么我们还不能了生死呢?问题很简单,我们没有老老实实地依照佛所讲去修行,文殊菩萨讲:“依佛经来修行,个个可以证果得道!”杭州永明智觉延寿大师说:“思思徒自思,思思徙自苦;息思则见道,有思终不睹。”这首偈是甚么意思呢?我来解释给大家听听,这首偈的意思是说修行人若不了自性能生万法的道理,徒在万法的层面上去推敲,去叠床架屋,那么他的所谓修行就是与本体愈行愈远,纵得八万四千劫的大定,到头来还是一场空嗟叹;若能当下看空、看透、看破、看穿,顿然放下一切的思想葛藤,则当体现成,道在平常日用中;若还心外取法,则驴年不见道呀!又古德说:“学道之人不识真,皆因从前认识神;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唤作主人翁!”这两首偈其实都同一意趣。
生死事大,无常迅速,一句弥陀,莫换题目
那么我们呢?我们现在虽然还未能当下看空、看透、看破、看穿,甚至还不能识真,这都没有关系的,只要我们依经修行,整顿整顿我们的身心,外要摆脱尘劳攀缘,内不要胡思乱想,要都摄六根,单提一句佛号,若真能如此老老实实用功,那一定有办法!
我们在娑婆世界修行一天,等同极乐世界修行一天,但极乐世界一天却等同娑婆世界一大劫;所以如果我们能够在娑婆世界勇猛精进,三业清净地用功,成就可比美一大劫呀!但为甚么我们在娑婆世界用功这么困难呢?那是因为众缘不具足呀!所以我们还是老老实实地念佛,诚诚恳恳地念,时时刻刻地念,不要蹉跎岁月,光阴过得很快的!莲池大师讲:“生死事大,无常迅速,一句弥陀,莫换题目。”
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在大慈菩萨的发愿文里面,头二句说:“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又在水陆文里有称阿弥陀佛为圣王师,由此可知,阿弥陀佛于诸佛中称第一,更是诸佛之师呀!所以这一句阿弥陀佛,力量大得不得了,据观经里面讲,念一句阿弥陀佛,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呀!罪业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不管老的小的,没有业是不到这世间来的,只是轻重不一而已。
我们念这句阿弥陀佛,究竟有多少功德呢?古人有四句:“以果地觉,为因地心;因赅果海,果彻因源。”大家不要等闲看待呀!大家还要注意弥陀四十八愿中之二愿,那就是第十八及第十九愿,第十八愿说:“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第十九愿说:“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这二大愿就是给我们保证,若能真正老老实实念佛,临终佛定来迎接,定生极乐!刚才我不是讲虽然我们现时还未能当下看空、看透、看破、看穿,甚至还不能识真,这都没关系的,为甚么我会这样说呢?因为古大德说:“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请大家珍惜、珍重此一殊胜法门,南无阿弥陀佛!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