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法的时候,还有六种不好的状态,哪六种呢?
《释明论》云:
“傲慢无正信,求法不精进,
外散及内收,疲厌皆闻垢。”
听闻法有这六种垢染,我们一个一个来讲,把我们身心里面不对的都指出来了,然后再把它舍去。
『傲慢』
所有烦恼中傲慢和嫉妒这二者很难认识,所以应当仔细观察自相续。什么叫“自相续”啊?就是自己心灵的状态。如果因自己在世间或出世间某些方面有少许功德,便认为我已如何如何而产生执着,则见不到自相续的过失。
也就是说当我们自己世间法或者出世间法上面有某些功德的时候,什么叫世间法上有功德啊?我有名利、地位,有时候听法也会有傲慢的心。
还有一种出世间法是什么呢?我是在家学佛,学了几十年了,大家都很尊重我们,或我出家几十年了苦修过,然后也参学过种种的,觉得我这方面不需要了,这就叫傲慢的状态。所以不单听经的时候,其实在拜佛的时候也有,文殊菩萨也告诉我们,拜佛的时候如果以傲慢的状态在拜佛反而有罪。
我们听经的时候也是,傲慢的这种状态要及时地反省。所以这个我们的心要远离傲慢的心灵的过失。如果有了傲慢的状态,那这个时候你怎么听法也认识不到这个法的利益,也感受不到法会的功德。所以说我们要认识它,然后把它断除掉。然后聚在一种什么状态呢?如法的状态,谦虚的状态。
『无正信』
如果无有正信,入法的这个门都没有了,因为什么?没有信心,故应坚持四种信心中的不退信心。这里面讲有四种信心中的不退信心,什么是四种信心呢?
第一个是清净的信心,
第二个欲乐的信心,
第三个胜解的信心,
第四个是不退转的信心。
清净的信心是什么?就是我们来听法的这种发心清净,就像我们前面讲的菩提心。
欲乐的信心,什么叫欲乐?听说要讲法了,就像我们这些老居士一样,听到要讲法了晚上也赶来,这就叫欲乐的信心。
胜解的信心,不单单喜欢听法,而且听到法了之后心开意解,对这个所听闻的法都能够理解。
不退转的信心,不管你怎样得到了,或者你不明白,但是你能一直坚持下去听,这叫不退转的信心。这四种信心当中,不退的信心更重要。因为有时候刚上来听还没有入,就像我们以前听法一样,刚刚听的时候坐飞机云里雾里,慢慢慢慢心定下来了,知道在讲什么了,心也已经契合到法里来了。
不单单听经是这样,我们看经有时候也这样,你坐下来看经,光看前面一个小时的时候,心烦意乱,也不知道读什么,不知道读到哪里,什么意思也不知道,但真当你坐下去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之后,心开始定下来了,经的意思开始到心里去了。所以听经也是要有不退转的信心。
『不求法』
还有一个不求法的状态,这也是听经的时候不可以的。希求正法是一切功德的基础,求法有上、中、下三品,所以得法也有上、中、下之分。如果不希求正法,那么根本不可能得到正法。如世间俗语所说:“法本无主人,谁勤谁得大。”佛法是没有国界的,没有界限的,佛法也不是说一定姓张的姓李的,或就是聪明人的,谁恭敬谁得到!所以求法的心必须要有。
这就连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佛也不例外。也曾仅仅为四句正法,而经历了挖出身肉做成千盏灯然后再插入千根灯芯、纵身跳入火坑、身上钉入数千铁钉等百般苦难,真可谓“越过刀山与火海,舍身赴死求正法。” 释迦牟尼佛往劫里为了求得正法,为了求一句话乃至四句偈,都能够舍生命布施来求。佛的《本生传》里还有很多这样求法的故事,所以人要有求正法的心。
同样我们也应当以强烈希求之心,不顾一切艰难困苦、严寒酷暑而听闻正法。
我们今天也很艰苦,坐在地上盘着腿,前面一段时间下来腿已经开始酸了,这个时候能坚持着也是为了求正法,这也是一种不顾一切艰难这样一种求法的心。所以听法的时候应该远离不求法的状态,而以不畏一切困难的、强烈的希求正法的一种心。
待续......
如果您是有心人,可把每天的内容摘抄下来
日后会是丰富的法财
节选自:
《普贤言教》之『六垢 五不持』
点击图片查看原文
回 向
愿我迅速以此善
成就观音之大尊
一切众生尽无余
悉皆安置彼佛地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