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人要戒恶修善,《悲华经》中这样描述娑婆世界的众生:是一千四佛所放舍者,所谓众生厚重烦恼,五浊恶世能作五逆……如是众生,诸佛世界所不容受,是故摈来集此世界,以离善业,行不善业行,于邪道重恶之罪积如大山。
也就是说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都是十方诸佛国所摒弃的,《地藏经》乃至《地藏十轮经》里也讲到,罪恶众生在地狱之中,有一天哪怕地球毁灭,地狱都不会消失,而会转移到其他世界。
我们所谓修行,真的要发起“愿断一切恶”这种猛烈的誓愿,增加对恶的认知,只有对恶的认知深刻了,对恶的忏悔才会彻底。就好像对社会造成重大伤害的一个人,如果不是发自肺腑地感受到自己所做的恶业对别人造成的伤害,没有由衷地、发自肺腑地去表达歉意、忏悔,不仅不能净化自己的业,更不能赢得被害者的原谅。
就像一个名人因为酒驾被判刑,他在法庭上完全接受惩罚,而且向社会上关心他的人、向所有人忏悔。因为他是公众人物,他的行为会损害别人心目中的形象,所以他向粉丝道歉——我错了。在法庭上,他甚至当众拿出自己预先写的大牌子,“酒令智昏,以我为戒”。用他的影响力告诉所有人不要沾酒,他做到了中国古人讲的“善者吾之师,不善者吾之鉴”,借鉴,也是警策。
在这个五浊恶世,我们修行的一个重点要放在怎么认知罪恶上。作为凡夫对罪恶的认知,因为本身的无知,所以对罪恶的认知也是很肤浅的。经文里讲到当阿罗汉证果的时候,当他们具有了宿命通,知道八万大劫所发生的,那真是痛不欲生。原来自己生生世世那么坏,对这个世界做了那么多的坏事。
电影《与神同行》的最后,当主角通过阎王的视角回溯到伤害母亲的那个场景,了解到事实的真相,他说我愿意接受任何惩罚,因为他真正地认识到了自己的罪恶,发起了真诚的忏悔,那一刻,他的罪业也就被瓦解、被荡涤一空。再重的罪业也经不起忏悔,但是忏悔的质量决定了忏悔的效果,我们问问自己,自己的忏悔是怎样的状态呢?
佛陀成道,最初几年常常以古佛的教戒而教戒,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是诸佛所教导的,有时候众生垢障不是很重的时候,这四句话就可以成为一代时教。“诸恶莫作”,这是对下士、下等根器的教戒;“众善奉行”,是对中等根器的教戒;“自净其意”,是对上上根器的教戒。
总的来说,一个人修行都要经历这三个阶段,都要包含在这三种修法中: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最后还要自净其意。要超越二元,超越善恶的分别,直达诸法实相,一窥自己的本来面目,不思善不思恶,要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诸佛教”是一佛两佛吗,三四五佛吗,百佛千佛吗?不是的,这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之教导。
我们在这静坐也是在自净其意中忏悔业障;在自净其意中众善奉行;在自净其意中具足十大愿王。在自净其意中去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悔业障、随喜功德、请转法论、请佛住世、常随佛学;有了本钱了,有了资粮了,自己也稳固不动了,有广大功德了,就能够恒顺众生了,就是顺众生而度众生,这是多伟大的力量,所以恒顺众生排到第九;然后跟所有有缘者,自他一切众生普皆回向到无上乘、无上道。
摘录自传喜法师开示
往期微信
三光照相 万品流形 人途超急 时代虚盈
淳风久谢 浇俗濳生 爱波滔识 业雾昏情
猗欤文殊 五台腾迹 妙道乘幽 元源控寂
鹫峰遐峙 龙宫广辟 慧日舒光 慈云吐液
宝传兹日 法像斯时 瞻风侯景 梵刹开基
准绳秋子 取则迦夷 业隆千载 道盛一期
至人惠利 正觉津梁 明示衣珠 大开宝藏
伫契圆明 崇缘方广 国家隆盛 同享遐昌
关注我们 知道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