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悲心恒顺众生,以智慧普皆回向︱《普贤行愿品讲记》第16集

2020-06-08 07:46:00 发布: 人气:1
图片



   简   介    


佛陀涅槃前,特别授记《华严经》由东土震旦——中国人传承。


2014年11月,传喜法师率众朝礼峨眉山,慈心开显《普贤行愿品》甚深法义,洞开毗卢性海之玄门,满目青山、触目菩提。


体性周遍曰“普”,随缘成德曰“贤”。普贤菩萨代表诸佛功德体,既与十方诸佛同体,又与法界众生同体。普贤十大愿王,为一切菩萨行愿之标帜!愿愿称法界心,愿愿极法界量,一历耳根永为道种。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华严经》云: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发露忏悔的最好对境就是普贤菩萨。契文殊之妙智,宛是初心。入普贤之玄门,曾无别体。往生西方,是速疾成就普贤大愿的最胜方便。


历时三年,慧日传媒将这一珍贵的讲记整理,让我们再次聆听法音,共入普贤性海。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图片

《普贤行愿品讲记》第十六集


 第十六集摘录    


◎ “恒顺众生”的功底就来自于对佛性的体解。知道我有一个大方广的比虚空还大的佛性,那里面我要用“华严”。什么“华”最庄严呢?悲悯众生之“华”是最庄严的。


◎ 越苦难的众生,我们的悲心就应该越生得炽烈。你给一个乞丐十块钱,他拿到的只是十块钱,而你生命对众生的悲心将永远是你的财富。你对众生的悲悯心是无价的,在你大、方、广的佛性空间里,需要这样的资粮去庄严它。


图片


◎ 有智慧的人来说,娑婆世界是一个成佛的迅速具足资粮的地方。相好就是由忍辱而成就的。忍辱的对境是谁?忍辱的对境就是你最恨的人。当你成就的时候你才发现,就是障碍你的、妨碍你的人,才成就你的忍辱,你的忍辱才养出你的相好。


◎ 我们修所有的功德还是为了一切众生,要普皆回向。回向就是转小向大,转有漏回无漏。一个事相上修的法,通过法性把它一转,就转到无漏的功德海里去了。转小向大,转凡成圣,转有漏成无漏,转世俗的缘起回向到胜义谛,你所做的一丝一毫一尘一滴之善,通过殊胜的智慧回向都会成为广大的功德海,所以回向很重要。



摘录自《普贤行愿品讲记》

传喜法师第十六集开示





往期回顾



图片

《普贤行愿品讲记》第13集

图片

《普贤行愿品讲记》第14集

图片

《普贤行愿品讲记》第15集


END


图片

长按上方二维码

关注大圣五台山古文殊寺



 声 明 

文字整理丨古文殊寺工作室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 甘露法语 | 愿力
· 【世界海洋日】开启一段海洋奇遇,深海动物也入定?
· 【文殊菩萨圣诞开示精粹】我在此等待那万劫轮回的游子
· 一张照片,无量加持
· 甘露法语 | 极乐净土
· “常随佛学”,你有这个胆量和决心吗?︱《普贤行愿品讲记》第15集
· 戒是捉贼,定是缚贼,慧是杀贼
· 大智妙吉祥,诸佛发心之导师 | 文殊菩萨度化妓女的故事
· 虚云老和尚:古来祖师直截了当,无非教人断除妄想
· 甘露法语 | 艺术和心灵的永恒
· 造去极乐世界的因——《大乘五蕴论浅释》第4课
· 【今日月食 作何善恶成亿倍增长】佛教彩绘的殊胜功德 (转发功德无量)
· 娑婆世界到极乐世界之间,难的是距离吗?
· 请佛住世——是请我们自己如理如法地修行︱《普贤行愿品讲记》第14集
· 宣化上人:修道人要以“六和敬”为标准
· 真正的清净不在外在的环境里
· 佛教到底对我们人有什么用?
· 你一觉悟了,尘刹世界就都觉悟了︱《普贤行愿品讲记》第13集
· 印光大师亲传的六字四声念佛法
· 五句口诀,受益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