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坐功祛病法
运主:太阳终气。
时配:足少阴肾君火。
坐功:每日子、丑时,起身仰膝,两手左右托,两足左右踏,各五七次,叩齿,咽液,吐纳。
治病:足膝风湿毒气、口热舌干、咽肿上气、嗌干及肿、烦心心痛、黄疸肠癖、阴下湿、饥不欲食、面如漆、咳唾有血、渴喘、目无见、心悬如饥、多恐常若人捕等症。
①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中国的十二时辰以子时为首,以23时起至夜1时为子时。零点以前为前一日,零点以后为次日。
②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即上午 1 时正至上午 3 时正。
③嗌干[ài gàn ]:症状名。见《黄帝内经素问·热论》。又称咽干。是指咽喉干燥的表现。常为一些咽喉和全身疾患的症状之一。
④黄疸[huáng dǎn]:病名。是指以面目发黄、身黄、小便黄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古代亦称黄瘅。
⑤癖[pǐ]:病名。又称癖气。指痞块生于两胁,时痛时止的病证。多由饮食不节,寒痰凝聚,气血瘀阻所致。
《二十四气导引坐功法》简介
二十四气导引坐功法是北宋著名隐士陈抟根据一年二十四节气的气运与人体经脉的对应关系,而创造的一套坐功导引治病法,习练久之可以养生治病。
这套功法共二十四节,对应二十四节气制定了相应的二十四种功法,每个节气一节,分治二十四类病症。每节包括“运主”、“时配”、“坐功”和“治病”四个内容,巧妙地把功理、功法和功效结合起来,以时行动,以经治病,按照不同的季节,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即能调节相应的经络,打开身体脉道,令周身气脉畅通,深合古人“天人合一”的理论。
长按上方二维码关注古文殊寺
声 明
本文由「大圣五台山古文殊寺」
微信平台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