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窍诀】贤善的人格是修行的基础

2020-03-20 00:00:00 发布: 人气:2
图片
图片



要培养你的人格

先让你戒恶修善

是一个有菩提心的,一个为了别人能够舍弃自己的人,这时候是人格很纯善了,师父有可能才会给你讲“真实意”。

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


作为一个弟子来说,你没有修过,你没有尝过这个法味,光看经又不知道。那师父怎么样把佛陀的真意告诉给你,这时候有可能就要绕个圈子了。先让你戒恶修善,要培养你的人格,人品,完善人品,人品都完善了之后,然后有可能觉得你这个人已经是一个好人了。是一个有菩提心的,一个为了别人能够舍弃自己的人,这时候是人格很纯善了,有可能才会给你讲“真实意”。


If a disciple hasn’t started to practice and master a hint of Buddhadharma, which cannot be simply understood by reading a copy of sutra, how does his master transmit the true meaning of Buddha’s words to the disciple?


The master may probably beat around the bush by not telling what the point is, but rather asking his disciple to stop evil behavior, do good deeds and cultivate perfect personality.


When a disciple is considered to be a good person by the master; he generates Bodhicitta and is ready to be an altruistic one, then the master is likely to expound the true and actual meaning of Buddhadharma to him.

图片


修行还有一个主要的问题,一个人人品不好,佛的事业没有办法承担,你的魔的关也很难过,人品很重要的。很多很多的时候,不是靠法过去,而关键就看你这个人品,你这个人品好不好?人品不好的话,魔考的关过不了,真正的佛法利益不会现前。

图片

      在这一点上,以前太虚大师,他的名言就是:“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每天要反省自己在人事物上,跟同参道友上,为常住服务上,为大家服务上,在配合上做得如何。哪怕早晚功课上,每天早晚功课,你做的质量怎么样,质量好,你就收获,你有功德,如果质量不好就有罪业。


  人格上面,我感觉有很多人他哪怕是再困境、再困境,最后就是靠着他的人品会度过那些难关。人品才是决定在我们这条路上能走多远的一种标志,学佛心地很重要。所以四无量心是我们修行的一个很好的标准,慈悲喜舍无量,慈无量、悲无量、喜无量、舍无量。有一些是简单的,却是我们一辈子要去做的,而且你真做到了,马上这个心就放光了,你的心从14K的变18K的,那颜色就变了,光明就变了,功德已经变了。


图片
图片
图片

克己奉公 为法忘躯

       六祖大师,出生在广东,身体矮小。他到五祖大师黄梅去求学,五祖让他舂米,他个子矮小,体重不够,他就在自己身上绑了一块石头舂米,八个月后把那个石头都磨得光溜溜的了。五祖大师除了看他写了那个偈文——“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若尘埃。”虽然看他理论上,讲得非常好,比那位佛学大师讲得还好、更高超。


图片

       但是实际上这个祖师还要去考察的。五祖就到他工作的环境去考察:叫你舂米的,你舂了八个月,我来看看你工作怎么样?结果一看,虽然理论上很高超,但是实践上他是克己奉公的,他甚至是不惜自己身体的,他最后能够把六祖的位置传给他,不单单是因为他做了那首偈子,而是他看到,五祖有一个感慨,他说:我交给你这小小的工作你都能够用自己的生命肉体去承担,更何况我以后把佛法交给你呢!他说:更是法的话,更是会为法忘躯啊!人要有这种精神,才能担当大业,所以他烧的不是手指,只是展露他一个向佛的决心,不惜生命的决心,这样的决心是对他自己来说,对社会来说都是可歌可泣的,一个有意义的苦是允许的,虽然佛教不提倡,但是这种现象我们还是要去了解他的动机是什么,阿弥陀佛!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佛教的四条心灵通则

——贤善人格、出离心、菩提心、无二慧


贤善人格


人格贤善很重要。有位生死自在的大成就者、大修行人,将一生奉献给了一切生命的尊者,在总结一生修行经验时却说:“无论你是佛教徒、非佛教徒,还是信仰其他宗教者,只要生存于世,就一定要有贤善的人格。


法国思想家罗曼·罗兰说:“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世间、出世间的道理是相通的,任何成就都依赖于贤善人格


一个人之所以令大众景仰,因为他会默默秉持高尚的行为,平等地尊重每一个生命。有了这种贤善人格,才有修行佛法的真实基础。正如太虚大师所说:“人成,则佛成。


图片

出离心


出离心,是想脱离轮回、获得解脱之心。低一点来说,就是对财物、亲人等不过分贪执。


要知道,无止境的贪婪只会带来痛苦,若以随缘心对待一切,有高尚的精神追求,这样的人生非常自在。

佛教中的伟大的高僧大德,虽然不像世人一样在物质上忙忙碌碌,但他们将弥足珍贵的佛教思想传播在人间,启发我们的善心,也驱除我们心灵上的痛苦。


所以,是真正的出离心,让出家人甘心于简单的衣食住行,在他们看来,名声、财富这些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毫无实义;而唯一要做的,就是解脱轮回的束缚,利益一切众生


图片

菩提心


所谓菩提心,就是为令天下一切有情获得究竟圆满正等觉佛果,而发愿修行、成佛之心。


菩提心表现出来是大慈心与大悲心,有了这种心的推动,你会自发地为一切生命去除痛苦、赐予安乐,而且是无条件的。用世间的话讲,也就是无私奉献。

无私奉献很多人做得到。所以,不是大乘修行人才需要菩提心,社会各个层次的人都需要有,有了它,就能化解人群中强烈的自私理念。


在大乘修法中,利他心或菩提心对治嗔心。其中利他心也分层次。如果不能具有最高尚或中等的利他心,有颗相似的利他心也可以。比如,你实在拿不出真实灿烂的笑容,但考虑到别人的存在,该笑的时候笑一笑,即使是表面上的,也应该是有益的。



无二慧


大家经常念《心经》,也常常引用“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里面所表达的就是无二慧,或者叫无我智慧。


这个无我智慧,即使不从解脱上讲,生活中稍微懂一点也有相当大的利益。很多人被执著捆缚以后,不大的事情也总是感到忧虑、顾忌或不平,这样的人生只有痛苦,没有快乐。


在释迦牟尼佛宣说的所有教法中,无二慧是最深的智慧,凭借它可以断除一切烦恼愚痴


获得无二慧有两条途径:一是在潜心闻思、研究之后,一心修行;二是在正确指导下参禅或修持窍诀。



无二慧对治痴心,也就是无明,能将最细微的所知障遣除。当然这需要长期修行。有了闻思修,最终一定能得到不可思议、超越一切的境界,那是真正的洒脱与自在。



图片
图片
图片

秉性正直心善良


在四条心灵通则中,贤善人格是第一要素,也是最最基础。


生而为人,理当贤善——这不仅是成为一名佛教徒的前提,更是生而为人的基本。尽管这个时代并没过多歌颂做个好人的功德,可我们要明白,为人善良并不是给别人看,而是为了自己。论典中说:“虽此大地满恶人,然自当持高尚行。

言行恒时随顺友,秉性正直心善良,

若欲长久利己者,暂时利他乃窍诀。


不管你是学哪一个传承的佛弟子,具有贤善人格都非常重要。论典中说:“世法即是佛法根,若无世间高尚行,则彼始终不容有,殊胜佛法之规故。


当然,每个人对人格贤善的判断各不相同,有位尊者说,人格贤善的标准有这么几点,希望大家好好记住:


、“言行恒时随顺友”:言行举止跟上上下下的亲友和睦相处,跟谁都合得来,不会动辄横眉怒目、处处与人作对、不论到哪个团体都搅得鸡犬不宁。从世间角度讲,人格好的人对上者恭敬,对下者悲悯,对中者和睦。


、“秉性正直”:不管说话还是做事,心要正直,不贪执自方、嗔恨他方,也不会做什么都把自己放在主要位置上,一直不公正地评价。而是始终以真理为主,不偏袒任何一个人。所以,为人正直十分重要。


、“心善良”:心是一切之根本,尊者说:“心善地道亦贤善,心恶地道亦恶劣。”心善的话,一切都是光明的;心恶的话,只有趋往黑暗了。


以上讲了人格要贤善,大家务必应牢记,倘若没有做好人,做佛是不可能的。


图片
图片


图片

什么!?招募义工,还不赶快报名!


我们用心选择图文,陪伴海内外读者走过漫漫时光,如果您也怀揣信仰,擅长英、法、德、意、西、韩、日、瑞典、挪威语等语种翻译,文字编辑,和图文设计,那就别犹豫啦!邮箱:Huiriguoji_recruit@qq.com

~随喜转发~

图片

图片



图片

关注公众号

发菩提心


图片

慧日国际佛学HRIB

义工招募:

如果您对微信排版、海报设计、多语种翻译有兴趣

请和我们联系吧!


相关文章
·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净旻法师标点版(下)
· 净土宗六祖永明延寿大师纪念日 〡他,是阿弥陀佛在人间的化现
· 不能观无常,修行就不会精进
· 佛法有声书:生存中阴
· 想有好的人缘?你应该这样做
· 《找到你》,把最好最好的都给你!
·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净旻法师标点版(中)
· 如果一千年后,我们能用智慧的眼睛,回头看现在的自己......?
· 佛法有声书:“咫尺西天”与“十万亿佛土”
· 这个春天,我们一起来放生吧
· 让佛心与你心交相辉映
· 佛法有声书:“初心毕竟而不二,二心还是初心难”
·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净旻法师标点版 (上)
· 你我的时间,不一样
· 佛法有声书:怎样转凡成圣?
· 同样的法,不同的心念,得到的结果也会不一样
·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讲记》第十六集
· 一百年的功德,我们一天就可以得到
· 过去、现在和未来,都不属于你
· 浙江悟道慈善基金会救援物资运抵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