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权转载自:原生素 ID:yssworld,二次转载或合作请联系原生素微信公众号。
有些人年入百万、身价过亿,却过得不幸福;
有些人身无分文,居无定所,却感到无比快乐;
有些人一生都在追求富有,而有些人的一生却在用尽全力把“钱”拒之门外;
按照Heidemarie的话来说就是:“精神上的富有远比物质要重要。”
身无分文周游列国将近20年
“勇敢过人”、“不可思议”、“善良正直”,所有这些美好的词语用在Heidemarie身上都不足为过。
在德国,Heidemarie算得上是一个“奇葩”:24年前,她鼓起勇气,卖掉了公寓,捐出了她的钱。
在没有房子、居无定所;没有存款,身无分文的情况下,凭借着一腔孤勇,在将近20年的时间里,她的足迹踏遍了瑞典、意大利、希腊、智利等众多国家与城市。
每一处,都有未知的风景在等着她。
一个人、一个行李箱,就几乎走遍了世界。
为了换取水果蔬菜,她到菜市场的杂货铺里打工。
有时候实在没有办法了,她不得不在路边捡别人不要的食物。
至于睡觉的地方,她常常趁圈友出门度假时,帮他们照顾家中宠物,以此换得住宿。
Heidemarie说:“这种生活给了她大多数人没有的自由,它给了我极大的内在财富。”
2011年,以Heidemarie为原型的纪录片《Living Without Money》上映,人们纷纷对她的这种生活方式表示震惊。
“太强大了,她的生存能力一定非常强!”
“我不知道没有钱的日子我该怎么活下去!”
2
即使一无所有,我们仍然值得被爱
其实,在此之前,Heidemarie曾是一个收入颇高的小学教师、心理治疗师。
26年前,Heidemarie结束了一次失败的婚姻,并与她的孩子一起从吕讷堡村搬到多特蒙德市。
她对多特蒙德市无家可归的人的数量感到震惊,并决定采取一些措施来帮助他们。
之所以选择帮助他们,是因为Heidemarie感同身受,她知道流离失所的滋味。
在童年时代,Heidemarie经历了艰辛的生活。
因为当时恰逢二战,战火蔓延到了她的家乡,所以她和家人不得不逃离,随即便成为了难民。
“因此,我能理解穷人。”
不久后,她创立了“Tauschring”,在这里,所有人都可以去交换他们所需要的东西。
Heidemarie称其为“给予与接受”,她坚信:即使我们一无所有,我们仍然值得被爱。
3
抛却物质,心灵会更自在
渐渐地,Heidemarie开始对生活不满意,“金钱分散了我们对真正重要的事情的注意力,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沉重负担。”
据《澳大利亚时报》对她的采访:“我对现在贪婪和消费形社会感到厌倦和烦恼。”
1996年,她辞去了工作、退掉了房子,放弃了所有的财产,关闭了银行帐户,取消了健康保险,开始了计划中的“没有钱的生活”。
起初,许多与Heidemarie熟悉的人甚至她的两个女儿对母亲的所作所为感到不解,他们认为没有钱的生活是不可能的。
然而,这并没有阻止她的做法。
于此同时,她踏上了身无分文的旅程。
在智利,她感受到了布满巨型石像的复活节岛的神秘与莫测;
在阿根廷,她看到了世界上最为壮观的瀑布;
同时也认识了无数志同道合的朋友。
“这种生活方式使得我更轻松,更安静了。我少了很多悲伤,有了更多的快乐和爱。”
最初,Heidemarie只是为了看看她是否只能在没有钱的情况下生活一年。
但没有想到的是,这一试,她就爱上了这种生活,并且坚持了将近20年。
“我从未如此开心过。”
4
捡拾人生价值
后来,Heidemarie的故事被越来越多人所熟,人们称她为“交换之母”。
最后,她把自己多年来的经历写成了自传——《福从天降的实验》。该书一经出版便火遍全德国,还被翻译成多国语言畅销全球。
成名之后随之而来的是金钱与名誉,各大电视台、出版社纷纷邀请她来做节目、开演讲。
在此期间,除了稿费,她一直坚持零报酬原则。
而转过身来,她就把自己的稿费分发给大街上无家可归的流浪汉。
“我不愿自己被金钱左右。”她说。
“对有些人来说,我的活法是一种挑衅。”
“但对另一些人而言,我则提供了一种答案。”
“这10年的经历告诉我:这一切是可行的,我们真的可以这样生活,而且活得很好。”
诚然
我们大多数人不能或不会达到
Heidemarie所能达到的极限
但我们都应该知道的是
把物欲降低,会过得更快乐
这么多年过去了,为什么我还在思考、解读师父曾带着我所经历的?
什么!?慧日国际佛学平台招募义工,还不赶快报名!
我们用心选择图文,陪伴海内外读者走过漫漫时光,如果您也怀揣信仰,擅长英、法、德、意、西、韩、日、瑞典、挪威语等语种翻译,文字编辑,和图文设计,那就别犹豫啦!邮箱:Huiriguoji_recruit@qq.com
~随喜转发~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