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恶知识,随堕小乘而远离大乘菩提佛果,不得人天乐及涅槃乐
何等名为菩萨恶友,新学菩萨知已远离?尔时佛告德严华言:我观世间,无有天魔梵释、沙门婆罗门等,与新学菩萨,于无上菩提为恶知识,如乐声闻独觉乘者。所以者何?夫为菩萨,必为利乐诸有情故,勤求无上正等菩提。乐二乘人志意下劣,惟求自证般涅槃乐,以是因缘,新学菩萨不应与彼同住一寺、同止一房、同处经行、同路游适。若诸菩萨,已于大乘具足多闻得不坏信,我别开许与彼同居,为引发心趣菩提故;若彼种类善根未熟,不应为说大乘法教,令生诽谤获罪无量。
——《称赞大乘功德经》
尔时,海慧菩萨白佛言:“世尊!是大乘经能多利益无量众生。何以故?一切众生因大乘故,得人天乐及涅槃乐。世尊!夫大乘者,何法摄取?何法利益、何法难得、何法障碍、何因缘故名为大乘?”
佛言:“善男子!有一法摄取大乘,所谓初发菩提之心,既发心已修不放逸。……复有一法,离恶知识。”
——《大方等大集经·海慧菩萨品》
善现当知!如我所说不退转地诸行、状、相,此诸菩萨皆未成就,但闻魔说成佛虚名,便生憍慢轻弄、毁蔑余菩萨众。由此因缘,是诸菩萨远离无上正等菩提。是诸菩萨远离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弃舍善友,为恶知识所摄受故,当堕声闻或独觉地。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第四分觉魔事品》
是菩萨摩诃萨远离般若波罗蜜、无方便力、远离善知识、与恶知识相得,故堕二地——若声闻、辟支佛地;若久久往来生死中,然后还依止般若波罗蜜,若值善知识,常随逐亲近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大智度论·释梦中不证品》
若不得般若波罗蜜,若身坏命终时,若恶知识沮坏,则失菩萨道;世间功德故受世间果报,然后堕声闻、辟支佛地,不能至无上道。
——《大智度论·释大事起品》
佛言:“教令远离般若波罗蜜,使不乐菩提。又教令学取相分别、严饰文颂,又教学杂声闻、辟支佛经法,又与作魔事因缘。是名菩萨恶知识。”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初品》
菩萨有四事退菩提心。云何为四?一者种性不具足;二者恶知识所摄;三者于诸众生,悲心微薄;四者于生死苦生怖畏心。
——《菩萨地持经》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成就五法,则能修是陀罗尼门。何等为五?……见有好乐于二乘者,劝令安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菩萨成就如是五法,则能修是陀罗尼门。
——《悲华经·陀罗尼品》
复次,善现!譬如饿狗舍其主食,返从僕使而求觅之,于当来世有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弃舍一切佛法根本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求学二乘相应经典亦复如是,当知是为菩萨魔事。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初分魔事品》
我若无智不学般若波罗蜜多,尚不能得方便善巧超二乘地,何能成熟一切有情、严净佛土?况当能得一切智智?!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第二分摄受品》
复次,善现!有菩萨摩诃萨具修六种波罗蜜多,见诸有情种种意乐三乘差别。见此事已作是思惟:“我当云何方便济拔诸有情类,令其弃舍二乘意乐,唯令乐趣无上大乘?”既思惟已作是愿言:“我当精勤无所顾恋,修行六种波罗蜜多,成熟有情、严净佛土,令速圆满疾证无上正等菩提,我佛土中诸有情类,唯求无上正等菩提,不乐声闻、独觉乘果,乃至无有二乘之名。”善现!是菩萨摩诃萨由此六种波罗蜜多,速得圆满疾能证得一切智智。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分梦行品》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六波罗蜜时,见众生有三乘。当作是愿:“我作佛时,令我国土中众生无二乘之名,纯一大乘。”乃至近一切种智。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坚固品》
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依此法性修诸善根,来入三有,利益众生,虽现无常而非真实。何以故?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如实见法性故。具足方便大悲愿力,不舍众生;二乘、凡夫无有如此大悲本愿,是故不见圆净法性。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法性品》
尔时,世尊告梵王、帝释及诸天子言:如是,如是!般若波罗蜜多甚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难得。若诸无智起劣精进、生劣信解、无善巧方便、亲近恶知识者,即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转复甚难。
——《佛说佛母出生三法藏
般若波罗蜜多经·贤圣品》
云何名菩萨善知遮魔业智慧?菩萨善知不亲近恶知识亦不至恶国,而常远离世俗谈话,不乐亲近诸余非法、不求利养,亦于此法不生欣乐,一切结使能障菩提者悉皆远离,善知对治法,是名菩萨善知遮魔业智慧。
——《宝云经》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