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农历三月十一,是当代禅门巨擘、生活禅导师净慧长老圆寂纪念日。
净慧长老,1933年农历八月二十七日生于湖北新洲,2013年4月20日圆寂于湖北黄梅。长老于近现代禅门高僧虚云老和尚座下受具足戒。圆具后,任虚老侍者,亲承法炙,饱受钳锤。蒙虚老咐嘱,一身兼承禅宗五宗法脉。
作为当代禅宗巨匠,净慧长老起衰继绝,殚精竭虑,为法忘躯,荷担宗门,一生以建寺安僧为己任,兴复多座祖师道场,为当代佛教的复兴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净慧长老是当代人间佛教思想最重要的实践者和推动者,为中国佛教的复兴发展,为“人间佛教”思想的具体落实,为禅宗契理契机的传承弘扬,为佛教文化的传播普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
老和尚荼毗所遗舍利相好庄严,从初步检视所得二千七百多颗,直至今日,分拣结果已超过四千颗,令人赞叹欢喜,其数目之丰盈、品类之琳琅亦不可思议。
生活禅
所谓生活禅,即将禅的精神、禅的智慧,普遍地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实现禅的超越,体验禅的意境、禅的精神、禅的风采。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断地观照自己身心的实相,对自己的一举一动念念分明,分分秒秒在在处处提起正见、安住正念、观照当下,这便是生活禅。
——净慧长老
生活禅要领
将信仰落实于生活,将修行落实于当下,(觉悟人生)
将佛法融化于世间,将个人融化于大众。(奉献人生)
——净慧长老
净慧老和尚:做人的六条标准
学佛的最后落脚点在什么地方?我想,落脚点就在实际的做人做事当中。我们学佛就是希望做一个好人,希望人生过得更圆满、更有意义。
好人的标准就是向善、向上。向善就是不做坏事,只做好事;向上就是做好人,做圣贤,做伟人,成佛作祖。
无论是从佛教的角度来说还是从社会的角度来说,做好一个普通人,至少要达到六条标准。这六条标准,把信仰、伦理、人性、实践、能力等各个层面都包括进去了。其具体内容就是:
第一要知因果。不懂得世出世间的因果,一切事情都无从说起。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因果是一切社会道德、伦理、人性的基础。没有因果,这一切东西都无从建立,或者都将土崩瓦解。
知因果虽属于信仰层面的事情,但它却是人生的第一要义。就个人而言,没有因果信仰,人生就无法圆满,断恶修善、断惑证真、转凡成圣就失去了动力。就社会而言,没有因果信仰,整个社会的道德秩序等等就失去了维系。一个社会,只有具足健康的宗教精神,社会稳定和安定团结才有保障。这是一条为古今中外一切国家、社会和民族所证明了的真理。任何一个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如果忽视了这一条,他的思想就无法圆满。
当然,因果的道理很复杂。一般人也承认因果,但只限于一世因果,不承认有三世因果。而三世因果恰恰是因果信仰的核心。要让社会上的大众接受三世因果是很不容易的,需要做很多的宣传工作。
第二要讲良心。良心是什么?良心就是“知恩报恩”。要报四重恩:国家恩、众生恩、父母恩、三宝恩。我们每个人都在接受这四个方面的恩赐。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四恩当中。即使我们死了,把骨头烧掉了,我们还是没有离开四恩。为什么呢?你还要占一块地方装骨灰盒!就算你把骨灰洒掉进了大江大河里,那也是国家的呀!所以说,我们没有一分一秒离开过国家的恩德。其它的恩德亦复如是。
因此,我们要以良心来对待这四恩,要以良心来对待一切关怀过、养育过我们的人,他们都对我有恩。推而广之,一切众生都对我有恩,我也要以良心来对待一切众生。
为什么说一切众生都对我有恩呢?佛经上讲:“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一切众生,包括非人类的众生,无始以来都曾经与我互为父母兄弟姊妹。所以对一切众生,不管是恩人还是仇人,我们都要存有报恩的心,一律要以良心来对待。
我曾经讲过多次,良心说到极处、究竟处,要以宗教来做保证,否则的话,这个良心是空洞的。良心可以说是人生的根本,人性的内涵,没有良心,人性就不圆满。
第三要守道德。从社会角度来说,遵纪守法是道德;从佛教的角度来说,遵守清规戒律也是道德。我们既受四恩而活,因此,我们反过来应该对家庭、社会和国家承担起各种责任和义务。这是理所当然的。承担责任和义务是守道德的最主要的表现。
第四要立志向。立志向在佛教里叫做“发愿”。前几天,我讲了“四弘誓愿”。作为一个社会的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用毕生的精力朝着这个方向奋斗,这是我们立世和做人的最重要的也是最好的目标,有了这个人生的目标,我们的人生才不会出偏差,你所做的一切才会对国家和社会有益。
现在有很多年轻人,由于生活目标不清楚或不正确,走上了与社会相对立的道路,他们的行为不但毁掉了自己的前程,也给家庭、社会和国家带来了重大的损失。因此做一个好人首先意味着要有一个正确的生活目标和人生理想,要有一个宏大的愿力。人生的动力和价值就是由此而产生的。
第五要养识见——要培养自己的识见。识见不仅仅是知识,它比知识更实在。识见从何而来?从学习中来,从实践中来,从发愿中来,从学佛中来。有些人很有能力,但是识见不够:他们的心胸不够宽阔,做事不大度,待人没有气量,小家子气。识见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养成的,它需要我们不断地对自己进行反省,跟自己的我执习气作斗争。识见是后天修持的结果。只要努力,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培养出一种好的识见。
第六要“充才干”——充实自己的才干。
这是一个很实际的东西,属于能力方面。它需要我们在实际事务中去磨练自己。一个人没有才干,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会成功。有才干,又有识见,又肯奉献,这样的人才是圆满的人,才是堪当大任的人,才是一个能够造福社会、造福人类的人。
以上我提出的这六条,不一定很全面,可以作为我们做人的一个参考。万一你是一个没有信仰的人,第一条你做不到,按照下面的五条去做,也同样可以称作一个好人,但是,它不稳定,因为它没有基础。真正要做一个向善、向上的人,就一定按照这六条准则来完成我们人生的修养。
(本文摘自2000年第六期《禅》刊)
深刻缅怀 追思懿范
如今长老虽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智慧早已化作心雨,普遍滋润着我们的心田。
值此长老圆寂纪念日,
让我们共同缅怀长老之功德,
追思长老之懿范,
祈愿长老不违安养,
还入娑婆,广度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