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繁华落尽,怎样才没有虚度此生

2025-05-19 09:00:00 发布: 人气:13
图片
图片





曾经的繁华落尽,

怎样才没有虚度此生


图片


驱马度荒城

寒山大士

驱马度荒城,荒城动客情。

高低旧雉堞,大小古坟茔。

自振孤蓬影,长凝拱木声。

所嗟皆俗骨,仙史更无名。


图片

歌曲制作:慧日禅寺




寒山大士的这首《驱马度荒城》,与寒食节特别应景。


骑马穿越一座荒凉的城池,油然生起一种对人生的感悟和喟叹。曾经繁华的城市,如今呈现在眼前的,却是高矮不一的残垣断壁。野草堆里大大小小的坟头,在这座荒城里无边际地散落着。


高低旧雉堞,大小古坟茔。”高高低低的城垛虽然破败了,但是还遗留在那里。这个城墙圈着的是什么呢?大大小小的坟头。一切都会成为过去式的。


为什么要从世间的英雄豪情上升到圣人情怀?因为世间的英雄只会攻城掠地,只有圣人才会抚慰心灵,提升智慧。这才是盛世的基础。


一个时代的兴盛,最重要的是文明的兴盛,而不是仅有“秀肌肉”的能力。一个英雄也不仅仅是攻城略地,而要有圣人情怀,以呵护大道的秩序为己任。 




图片
图片
图片




但世间总有一个悖论:圣贤文化是呵护众生的,众生却不懂圣贤文化。


一位商人曾经哭着感慨:“虽然我是带着信仰和情怀做事业,但要改变一个人的习惯太难了。”他只是带着情怀做买卖而已,还不是恢复道统,把中华文明的核心文化在人间普及。


请问,中华文明的核心文化是这个时代的主流价值观吗?现在的人认知到它的价值了吗?没有啊。


但是“自振孤蓬影”,哪怕艰难,还是振一振袈裟,抖去尘埃,继续上路。在这里我们仿佛看到了玄奘大师西行取经。圣贤之道是孤寂的,它得不到那么多共情。世间的悲伤、哀思可以共情,寒食节背后让我们反省的“清明复清明”,这个能共情吗?


它不是情绪价值,而是一种哲理。它上升到一种规律,这个规律可以用哲学来总结它——


人如果戒除贪瞋痴,就告别了地狱、饿鬼、畜生。人间如果有清明,人间就会昌盛,人的文明的生产力会得到激发,破坏力会得到抑制。这不属于情绪范畴,而是一种哲学思考。这种人文规律,是很难共情的。



图片




所以寒山大士感叹:“所嗟皆俗骨。”儒释道为世间存在,可世间人却不理解儒释道的价值。两千五百多年过去了,我们连孔夫子都不能理解,又怎么理解一个修行人呢?


有时候不是不能理解,而是根本不愿意去尝试理解。如果不入他的情绪价值范畴,在情感上就触动不了他。但这个文化既没有血缘的共同体,也没有文化共同的价值。只有当一个人深刻思考的时候,才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中华民族为什么有儒释道文化?为什么这个文化被一代又一代地继承,赓续不断?




图片
图片
图片




仙史更无名”,如果我们不了解儒释道文化,如果不修行,不超越这个轮回,那就像没有来过人间一样。九宗五服之内,谁能恒久地在世间记得你呢?


我们说“求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是个永恒的世界,这永恒世界里如果没有你的名字,那就是虚度此生,白白来这人间一趟。



图片



图片



回向

愿以此功德   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   皆共成佛道



图片

扫码关注 宁波慧日禅寺


图片



您的每一次转发,都将点亮一盏心灯!


相关文章
· 极乐世界的门,原来这样开
· 为什么我们可以得到戒体?
· 千万不要把自己的功德变成骄傲的本钱
· 佛光是超时空的
· 一个契合大道的窍门
· 摄足安居 | 与诸佛圣贤同在一处
· 若怕轮回苦,先戒今日贪
· 拆掉轮回的房舍
· 四月十六日,结夏安居正式开始
· 卫塞节:一盏照亮心灵的千年明灯‌
· 佛吉祥日·联合国卫塞节 || 全世界佛弟子的共同感念
· 月圆·佛光·觉醒:卫塞节的千年智慧与现代回响
· 所谓“平凡”,是很高级的人生
· 佛吉祥日●联合国卫塞节〡来自全世界佛弟子的共同感念
· 菩提心者,则为所依,诸菩萨行所依处故
· 佛吉祥日·联合国卫塞节||对佛陀的忆念,来自全世界
· 结夏安居,重温虚云老和尚70年前的教诲
· 感恩母亲,致敬母爱
· 双语献礼母亲节|“妈妈”,世界上最美、最温暖的称呼
· 纸短情长 感念母恩|母亲节特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