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安居羯磨最后回向的时候,有一个特别的赞:
安居期结 道体先成
殷勤发愿猛修行
教论作规绳 戒律圆明
顿证法王身
南无欢喜地菩萨摩诃萨(三称)
道体先成
为什么安居结界的时候,“道体先成”?
因为我们安居所依的境,是诸佛菩萨的圣境。从物理空间上说,好像是这个僧伽蓝,但僧伽蓝是一切佛法的住持地,法报化三身都是具足的。我们大乘祖师依着《圆觉经》说,“以大圆觉为伽蓝”,我们依的是大圆觉,是大圆镜智、平等性智,依的是佛陀的法身、报身、功德身、事业身,是五方五部佛。
在五台山,自古以来有个传统,整个大五台金色界都是结界的范围。那除了在僧伽蓝之地、在五台山圣地,实际上我们还在释迦佛陀的悲愿里。因为所有的正法、像法、末法,都是释迦佛陀悲愿力所化现的,是他事业的功德力所显现的。所以,从这个“处”上来说,“道体先成”。
因业成体
《百丈清规》里说,“禁足安居,乃如来之仪规”。因为安居是如来的仪规,僧团依此作法,这个法也能成体,这叫“因业成体”。今天我们做这样的仪轨,做这样的羯磨法,这就是业。形成的“体”,就是无表色的金刚体性。
但是这个“因业成体”,它还有个前提——我们要有清净的信心,要生惭愧、生恭敬、生难遭难遇想。我们因这个清净信心而成体,这叫“因念成体”,心念也能成体。
清净信是什么?虽然我是个凡夫,我很笨,我智慧没开,但是我像一个赤子一样,我就信了,我信现在三宝所作的这些法。而且虽然我们都是凡夫僧,但是要做贤圣僧想,因为这不是几个凡夫在这里安居,这都是圣贤力量所成就的。
这个羯磨法,本身就是诸佛菩萨的悲愿力,当下诸佛菩萨的功德事业就已经降临在我们身上了,这本身就是解脱啊。有这样的难遭难遇想,那我们在这个羯磨法中,安居的道体就已经现前,已经在身心世界蕴聚。
这个蕴聚,不是生灭的五蕴聚,它是无表色的金刚体在蕴聚,它会成为无漏真净之法乘载我们。这既能净化我们的业障,又能给我们灌顶,有罪消罪,无福增福,然后依此也能成为我们戒的体、定的体、慧的体。
除了要有清净信,还要有惭愧心。什么叫惭愧心?好比现在,你把不净物拉裤子上了,走也不能走,还往外冒臭气,知道自己很脏,又不能染污大众,又不能染污道场,就那种怎么办呢,手足无措的心态,这就是惭愧心,这个心就在道上。虽然你的身体是脏的,但是你的心是干净的。
就像迦叶尊者去度化那个老婆婆,老婆婆讲:“尊者啊,我看您很有道心,但是我实在没有东西能供养您啊!”迦叶尊者就肯定她,说你当下这个惭愧心就已经是修道的心,这个修道的心就可以供养我。
然后老婆婆拿起酸酸臭臭的馊米水,倒到迦叶尊者的钵里,甚至手上的脓血都滴进去了,但迦叶尊者一仰脖子就喝掉了。为什么?他不是喝的馊米水,也不是喝的脓血,他抉择出了里面殊胜的法、清净的法,他受的不是染污食啊。
我们每一个修行人,也都要抉择出来。我们在娑婆世界,我们是一个凡夫的肉体,我们的业障很重、烦恼也很重。你有没有救,就是看你在这里面,能不能对法生清净心?不如法的念头生起的时候,你有没有颤颤巍巍?你能不能护着自己,护着大家净?如果我们在这个状态了,那就行在大道上了,这就叫“道在人行,功由日进”。
我们能怀揣着惭愧心,“禀七支之戒,皎如冰霜;持三律之仪,净无瑕秽”。这样就能感得“定水成清、慧月朗照”,然后就“内契真源”。
请问真源要不要你修?真源不要修的,真源是无为法。但是“内契”是有为法还是无为法?还是要有为的。我们弟子们要精进勇猛的,然后才能契入那个广大无为的、大方广的一真法界。
你这样子了,龙天拥护才有力量,你才能给龙天“发工资”啊。因为龙天护也是有为法,就像在我们五台山,龙去行雨之后浑身困乏,要躺在歇龙石上、躺在文殊菩萨的清凉地来休息的。而且佛法在人间延续也是有为法,道赖人弘,三宝是要由僧宝来住持的,这些是很辛苦的。但我们要从这个有为中,去证诸佛那个不增不减的。
在解脱道上,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让我们能够识心达本。但是“识心达本”这个结果从哪里来?要从如理如法开始。作为一个人,你要知道好歹吧,你对圣贤要有向往吧。我们身披法服,还在深入如来之仪轨,要有难遭难遇想。如果能生起这样正确的念,那是诸佛菩萨也欢喜的,龙天护法也会降吉祥。
所以我们要好好地修证,如果你对一切法都有清净的信心,慢慢业障消除了,福德增上,然后由清净解升华到甚深解,由清净信上升到胜解信,那这个时候,你就能行种种佛事了。你去成就别人学佛也好,建立道场也好,都是依着对胜法的信心而成就的。靠我们的心念,就可以成就解脱体,可以和圣贤感应道交。
那对我们现前来说,最殊胜的就是每天是清净的、和合的。因为清净和合故,诸佛菩萨的加持力就会猛烈地呈现在我们的身心世界。那这个金刚体性的“包浆”就是厚厚亮亮的,一层一层,戒定真香芳香馥郁。
这个娑婆世界就是我们的业力所变现的,它到底有没有?你业力有,它就有;你业力没有,它就没有。我们业障重,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十万亿佛土之外;你业尽情空,净业成就了,那就咫尺西天。
实际上“咫尺西天”还是谦虚的说法,我们幽溪传灯大师讲《生无生论》的时候说,“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净土没有来去的,连咫尺的概念都没有,当下即是。
——2025结夏安居羯磨法会开示
金刚性海
百丈清规
禁足安居,乃如来之仪规;识心达本,是佛子之行门。道在人行,功由日进。兹者四月十六日,届当我佛结夏安居之辰,云集众僧,登临宝殿,讽演秘章,结起期制。自今以后,发十愿、起三心,开明智性。报四恩、拔七趣,消灭障缘。受持佛号,存想圣容,不得冒热游行,伤害生命。禀七支之戒,皎如冰霜;持三律之仪,净无瑕秽。定水澄清,慧月朗照,内契真源,外敷梵行。长般若之灵苗,成菩提之妙果,由此法门隆盛,海众安和,天龙拥护,人物钦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