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太会聊天……

2025-05-16 06:02:00 发布: 人气:34
图片


Yue Ming Tian Xin  



佛陀最早弘法的时候,不是一上来就讲苦集灭道,是讲这个世间共通的,大家都能够理解接受的内容。


经典里讲有一个人来问佛陀,说一个人修布施,一个人没有修布施,他们如果升天,有什么差别呢?


佛陀说修布施和没有修布施的人,如果都升到天上的话,修布施的人宫殿广大,眷属也会众多,享受的天福也更多。而没有修过布施的人升到天上,住所、眷属、受用都比不过修布施的人。


然后他又问,一个修过布施的人跟没有修过布施的人,都证阿罗汉的话,有什么不同呢?


佛陀回答说,两个人虽然都是阿罗汉的果位,但是他们的世间受用是不一样的。一个修过布施的阿罗汉人见人爱,会得到广大的供养,没有修过布施的没人缘,托钵都叫“罗汉应供薄”。



图片

  ▲明.罗汉图(局部) 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馆



所以在普通的持戒里面,持八关斋戒,就会有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天、念施;在菩萨的行处里面,四摄当中也有布施,在六度里面也有布施。世间也讲布施,声闻道、缘觉道也讲布施。


佛陀并没有讲很甚深的苦集灭道的法,先是以共同的,大家都听得懂的语言抉择出微细的差别来。


佛陀通过共同道的交流,让大家增上了佛陀不共的智慧的觉照。因为从共同乘上可以说跟佛陀保持了一种相同的价值和认知,继而再引发他的圣智,让他能够随着佛陀的语境也好、智慧也好,不断得到提升,从世俗上的共同语言提升到对道的意趣、意乐。


所以你看佛陀好像跟大家在讲普通的话题,其实是从共同的引申到不共的佛的智慧,众生就在聊天当中不知不觉地开发了智慧,随顺着佛陀的引导而趋入圣智,这很有意思的。


虽然只是亲切地聊天,娓娓地道来,实际上聊着聊着就把众生带到那种智慧的境界,从业报的蕴里透出无障碍、无挂碍的觉性的光,从烦恼中、五蕴中解脱,这就是佛陀他老人家的智慧。


图片



图片
图片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相关文章
· 圣贤都是凡人修
· 安居的开始,先拆掉轮回的房舍
· 人生没有“废材” | 在佛门,遇见你的“雕匠”
· 安居既要摄足摄行,更要摄口摄心
· 纵使遇到挫折也要坚持,不能因为业力影响了人生的大方向
· 佛光普照
· 兜率天的垂化,般若的光
· 让生命不空过
· 佛弟子的生活,一天有一天的功德
· 所谓“平凡”,是很高级的人生
· 做菩萨的自信,是文殊菩萨给的
· 将最庄严的爱,献给最伟大的她
· 他是一座桥,在你与佛之间
· 为什么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也要依靠僧团的力量?
· 佛诞日开示 | 近佛者光:佛法的千年科学实证
· 知道味道的是凡夫
· 每一个人都可以证明佛法的伟大
· 午斋开示|我们好好修行,一定得诸佛护念
· 这样的忙碌是有功德的
· 佛诞日开示 | 在佛前,你是求福还是求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