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会忆念
佛陀降生那一刻的蓝毗尼园。
我常常感慨,三千多年过去了,我们还在纪念一个人的生日。社会上有些人不了解佛法,对佛法评头论足,但实际上,三千多年了,我们还在纪念佛,还在给祂过生日,我们还因为祂的生日,这一天都特别开心,这就是可以说明问题的。因为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很重要的一个标准。
甚至有的人发出这样的感想:浴佛会上看到佛陀太子像请出来,我就联想到,就是因为祂,我们今天才有信佛的可能,才是三宝弟子,才能出家。这一切都是因为祂。有时想到这个,就会感恩得泪流满面。
有的人想:“佛未衛宇,宇宙暗冥”,佛陀把光明带到人间,佛的恩德作用在我们身上,我们还享受着祂的愿力、祂的威德、祂的慈悲,那更应当珍惜才是。想到这里心情又很激动。
中国人知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佛陀是伟大的,三宝是常住宇宙的,叫“大乘常住三宝”。那我们做佛的弟子,追随祂,追随光明,我们就会有光明。我师父常常引用经典的一句话:“是人本不善,亲近于善人,后必成善人,善名遍天下。”
圣贤都是凡人修的,我们已经有了信仰,虽然还是一个凡夫,但是我们皈依三宝,追随佛陀,终有一天我们也能成佛。
这个道理自古以来就不断地得到验证。世间有的人认为:科学具有重复性、验证性,但是中国传统文化里有很多没有办法去验证,没有办法用科学的语境去表述。
但实际上中国传统有这么一句话,叫:“公修公得,婆修婆得;有修有得,没修没得。”这句话如果用科学语境表述的话,“公修公得,婆修婆得”就叫重复性,它是可以重复的;“有修有得,没修没得”就是验证性,它是可以证明的。
那自古以来佛教就是这样,具有重复性、验证性,并且具有普遍性,谁实践谁证明。实际上用现在的科学语境它就是这个意思,只不过在表达方式上有所差别,不是说佛教里面没有证明。自古以来,念佛人最后就以种种瑞相为往生验证。
修行人自己也会明了,甚至给这个世界留下了很多不可思议甚至超自然力的奇迹。一代代修行人圆寂时,都是说个偈语自在而去。
六祖大师圆寂前预知时至,看到弟子们哭泣,大师说:“你们不知道我将去往何处,所以才哭啊。如果你们知道的话,就不会哭了。”对于身后的很多事,他还能预言、授记;甚至他把他的肉身留在这个世间,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了。这就是一种慈悲和愿力。
像六祖大师这样的肉身舍利在中华大地上并不少见。以前在广东韶关一带有十几座肉身舍利。韶关是非常闷热潮湿的,但这些修行人的肉身居然能够保存不坏。
明代无暇禅师
九华山自唐代以来有据可查的肉身舍利就有14尊,建国以来(截止于2022年),又成就了七尊。其中明代无暇禅师的肉身,圆寂后近一百年都是结定印的,后来寺院发生了大火,寺中师父要把无瑕禅师真身请到外面,但搬不动,师父们急得向禅师祈求。这时候无瑕禅师肉身的双手一提,大火“轰”就灭了。至此这尊肉身就是抬手灭火的样子。(《百岁宫应身菩萨事迹记》)
河北的香河老人也是肉身不腐,被列为中国人体研究院科学的研究对象。
所以佛法的验证性自古以来就相续不断。每一个学佛的人身心灵的转变都是很正常的,每个人都是证明,这就是佛法的伟大之处。
——三参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