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番白竟之时,观想十方世界妙善戒法,繇心业力,悉皆震动;
二番白竟之时,观想十方世界妙善戒法,如云如盖,覆于顶上;
三番白竟之时,观想十方世界妙善戒法,从顶门流入身心,充满正报,尽未来际永为佛种。
三番羯磨
乃受菩萨戒之关键
我们受菩萨戒最关键的就是“三番羯磨”,前面的发菩提心、发大乘心、积累菩提心的资粮......都是铺垫。
哪怕我们是因地业障凡夫,是普通人,也可以入诸佛菩萨的行列的。菩提心我们是可以发的,虽然我们发的是世俗谛的菩提心,但诸佛菩萨胜义谛的菩提心不会舍弃我们。
诸佛菩萨有大智慧、有清净见,是可以当下成体、结界成坛城的,可以作一切法,可以摄受众生。我们凡夫只要经历过这个仪轨——报名受菩萨戒、学习菩萨学处,然后发菩提心,跟着走仪轨,在戒和尚、诸位大师父们的加持下,也能成就我们的戒体,这叫“因业成体”。
诸多佛的经典、祖师的教言,都说“戒”是依善知识得,因为善知识能因心成法,他的心就是无漏真净,他的心就是诸法实相。有这样子见地的功德,他就可以方便行羯磨法,众生只要在这个仪轨里,就会“因业成体”,这都是诸佛度化一切众生的事业。所以,不论是千手千眼,还是无量百千方便,都是可以实现救度众生的。
诸佛遍见一切
普度一切众生
虽然众生还是凡夫,诸佛也如如不动,但是诸佛遍见一切,普度一切众生。文殊菩萨就具足这种功德,祂成道之后,住菩提场如如不动,不离本际,不离道场,却遍见一切,广度众生,所以祂未来成佛的佛号叫“普现如来”,而且现在祂一样有这个功德力。诸佛亦是如此。
只要善知识在,佛法就住世;只要善知识在,众生就得度。这个“众生”不仅仅是六凡众生,甚至可以包括声闻、缘觉、菩萨,诸佛可以度九法界众生。菩萨的愿力是带着功德的,愿不虚发的。一个登地菩萨观想水就是水,观想米饭就是米饭,他的意幻和真实的是一样受用的。
像虚云老和尚一百多岁要传戒的时候,当时的客观环境不允许,老和尚就跟大家说,你们有信心的,各回自己的道场,我哪一天传戒,无论你在哪里,一样得戒。我们现在讲“量子纠缠”,也要看跟谁“纠缠”的,虚云老和尚那个时候一百多岁了呀,他有这个功德力了,也有这个自信了,叫“月映千江”。
这时候你不能以小乘来衡量一个大威德菩萨的不共功德。他老人家修行一辈子,到一百多岁,特殊因缘下,他才会给我们众生展现一个菩萨特殊的功德——愿的无漏、念的无漏。
因菩提心故
善业力会成云成盖
我们受菩萨戒,要想得菩萨戒体,这三种观想很重要啊!当你发菩提心的时候,你生生世世所造的善妙业力就会在身心震动。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还”,就像你播撒下的种子一样,这时候开始震动,然后因为你的菩提心,所有的善业力会回过头来汇聚在你的头顶,成云成盖。
一个人做好事没有白做的,在这个宇宙里,你给予什么就回报什么。尤其在菩提心的前提下,奉献三宝微小的一点点,都会得庞大不可思议的果报。
所以我们学佛是最“占便宜”的了,佛是圆满的,你供养佛一滴蜂蜜,就得到像宇宙一样无边际的蜂蜜的果报。不要说佛陀了,你能供养到阿罗汉一块布,你生生世世都有穿不完的美衣华服。你在三宝地里扫一扫帚地,比把整个地球打扫干净的功德还大,因为这是三宝地。
清凉寄语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你要做的无非是开始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