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佛法内化到生命中去

2025-04-20 22:32:00 发布: 人气:5
图片
图片




这就是

我们修行路上的危险所在





虽然我们是佛弟子,

哪怕我们出家了,

但是我们的业障并没有剃掉。

虽说剃除须发代表剃除烦恼,

但我们的烦恼剃掉了多少?

业障剃掉了多少?


我们的道眼没有开,还是跟社会上的人差不多的。虽然人生的方向不一样了,但感受还是一样的,甚至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很多方面还是一样的。


我们已经选择这条出家的路了,但还看不到佛,也看不到佛的净土;而且,世间的东西还会干扰我们的身心,这就是我们修行路上的危险所在。



图片




我们所朝的方向还没有拉到“把手”,但我们留在这个世间的身体还要吃、喝,还要面对各种人和事。赞美你了,感觉还不错;诽谤你了,马上就难受;给你好脸色,还可以;讽刺你、挖苦你、鄙视你,马上就会触动你的心。


这就是道业未成,世间的业还未了,青黄不接的时候,所做的一切都没有显现出成果来。


好比你正在耕地,还未到秋收的时候,就有人嘲笑你:“耕地有啥用?”除了丰收的那一刻,前面的耕地、播种、呵护,这么长远的过程是看不到成果的。人生苦短,大多数人是看不到秋天的,乃至我们的眼界也不能超越时间和空间,也看不到秋天。














Spring Breeze

TO COMPOSE ANOTHER

SONG FOR SPRING












把佛法

内化到我们的生命中去





所以,我们要不断地去深刻领悟佛法的智慧,要超越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超越我们的色声香味触法,甚至超越我们的第六意识、第七意识,直至转识成智。


禅宗讲的“六根门头常放神光”,不仅仅是指“成所作智”。我们总以为那是通过做事转为智,实际上,你做不做事,眼耳鼻舌身意都可以转成智的,只不过给它起了个名字,叫“成所作智”。乃至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大圆镜智这些名字,实际上,“不动智光”都是一样的。


眼睛能够回光返照,能转为智,那眼睛就会念“阿弥陀佛”;鼻子会回光返照,能转识成智,那鼻子就会念“阿弥陀佛”。所以,“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就是都摄这六根门头全是转识成智的时候,六根都摄成无量光无量寿了,这样子叫“净念相继”。


我们的生命这样去一遍一遍地积累,净念相继,最后就是净业成就。在我们佛性的“土壤”上耕耘、播种、洒水、呵护,然后长出了菩提的苗稼,最后就是硕果累累,成就诸佛果位。



图片



这些圣果可以分享,普利众生;还可以救自己家的老人、别人家的老人,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种同体大悲的情怀多么感人。


积累得越多,收获就越多,叫“功不唐捐”;而且这都是有效积累,佛教称之为“无漏法”,这种积累不是无功用,它是宝。这个“宝”不是指世间的金银财宝,而是指我们生命的戒、定、慧这些无漏法财,还有我们信三宝的信财;如果我们觉得自己还不够好,因而心生惭愧,这叫“惭财”、“愧财”。


这些都是很好的品格,都会成为我们成长过程当中很好的财富。因此,我们就能领会,不是表面上说我信佛了,穿了出家人这身衣服了就能怎么样,而是一定要把佛法内化到我们的生命里去。





图片


清凉

寄语。


图片




图片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图片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




相关文章
· 拨开你的烦恼云|朝花夕拾
· 观音菩萨手里为什么拿着杨柳枝?
· “婆婆妈妈”的师父讲的重要话,你听懂了吗?
· 当下,便是最好
· 谁是我们人生的贵人?
· 修行,放松一点
· 记忆里的痛,如何化解?
· 从玻璃心到金刚心
· 佛弟子,要有一种怜惜物命的悲心
· 有一种默契,叫“啐啄同时”
· 你多久没心动了?
· 学佛一定要追求根本的智慧
· 法门无量誓愿学,学啥?
· 抓住佛法的精华,不被“八风”吹动了
· 这才是我们对祖先最大的孝
· 怀念,是向远古的文明借贷福德
· 寒山诗里读清明 | 繁华落尽,如何通往永恒?
· 诸法不离心,更不在外境
· 是什么卡在你与无尽藏之间?
· 可以不知道,但不能不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