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寒食节,全国上下三天不动火,以吃冷食来怀念圣贤、怀念道德。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古人就已经通过饮食来自我反省、自我陶冶,这就是我们老祖先厉害的地方。而且最重要的,这还形成了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在全国推广,乃至传承至今。
所以我们要去思古啊,这很重要,这不是“故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我们要去思考,我们的生命要享受这种文化内涵的陶冶,把它活成我们的人格。
饮食是可以塑造人格、改变性情的。清明三天不动火,现在的青团、麻花,很多糕点都是从这个文化里衍生出来的。不动火,也是为了去除我们内心的燥性,去除内心的火,去反省。
如果每一年我们都这样反省的话,这对一个民族人格的养成是很重要的,那我们就称得上是一个“克己复礼”的民族,对自己是克制的、反省的,然后遵循于礼。
礼是什么?“礼”不是见面点头寒暄。对无形的大道去认识它、遵循它,这条轨道叫做“礼”。礼是为了实现从“形而下”到“形而上”升维的。
通过礼,我们才能把生物学意义的人变成人文的人,变成体解大道的人。一个人能思维大道、承载大道、遵循大道,就称为“器”。
一个民族如果忘掉了道,这个民族就没有了归宿。不仅逝去的祖先没有,就是活着的人,当下就不知归于何处——忘掉了道,你能把自己塑成什么器呢?
我们为什么要怀念古代?因为古代承载着大道,古代的人是离道很近的,他的松果体是很活的。我们松果体的包浆越来越厚了,越来越没有灵性了。尤其我们这个时代,手机是一代一代更迭了,我们人越来越进步了吗?
所以,我们怀念祖先的时候,也是在向祖先乞讨他的荫庇,是向那个干净的时空借贷一股清流。不单物理空间的清流要向远古的文明借贷,心灵的智慧也是如此。大道是不受时间、空间束缚的,当我们对祖先思念,对祖德思考,对祖宗祈祷的时候,祖德就能荫庇我们这些子孙。
——2025年清明蒙山施食超荐法会开示
经典记述
于是子路欲燔台,蒯聩惧,乃下石乞、壶黡攻子路,击断子路之缨。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结缨而死。
——《史记·卷六十七·仲尼弟子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