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中国人的节日往往是跟饮食联系在一起的,元宵节吃汤圆,端午节吃粽子,八月十五吃月饼。为什么清明节要吃“寒食”呢?为什么家里不能动火?
寒食节/节欲/治贪
关于清明节的起源,流传最广的说法是为了纪念介子推。春秋时期,晋献公的儿子重耳被迫流亡,途中饥寒交迫,几近昏厥。介子推为了救重耳,就把自己腿上的肉割下来给他吃。后来,重耳历经磨难,回国即位,成为晋文公。他重赏了当初一起流亡的功臣,却唯独忘了介子推。介子推并不在意功名利禄,带着老母亲隐居在绵山之中。
晋文公得知后,羞愧难当,亲自带人到绵山寻找。然而,绵山山高林密,搜寻难度极大。晋文公求人心切,听信小人之言,下令三面烧山,以为介子推为了母亲定会出来。没想到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周围绵延数里,介子推始终没有出来。
后来有人在一棵枯柳下发现了母子的尸骨,树洞里还有介子推留下的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悲痛万分,为了纪念介子推,下令在其死难之日,全国上下禁止烟火,只吃寒食,从此形成了中国古代一个著名的节日——“寒食节。”这个节日,就是清明节的重要来源。
Yue Ming Tian Xin
寒食节本是一个诸侯国的节日,为什么会遍行天下?这就是中华民族可爱的地方。晋国的政治力量、军事力量不足以触及领地以外的区域,但这种人文情怀是没有边界的,甚至也是超越时空的,所以几千年过去了,世界各地只要有华人的地方都会过清明,都会来追终慎远。
寒食节的中心主题是什么?
就是节欲、治贪。
因为人怎么清明啊?要管住心。
心被什么“绑架”了?
被贪嗔痴“绑架”了。
我们的贪欲之火燃烧着,
心不是清明的状态。
节欲 治贪
有人说,现在是一个燥动的时代。是时代燥动吗?不是,是人心燥动。这个“燥”字有一个“火”字边,怎么去火,这是一个跨时空、跨民族、跨年龄、跨性别的共同话题。每一个人都要去火性,去贪嗔痴。
所以,这个“禁火”禁的不是物理现象的火,
而是精神世界的火。
通过生活中的禁火、
物理空间的禁火,
延伸到精神世界。
我们要反省自己,
怎么样让自己的人格是清凉的,
让内心没有燥火?
一个人能管住贪嗔痴,就告别了地狱,告别了饿鬼,告别了畜生。所以,我们通过改变心来改变世界,通过净化心来净化世界,通过拯救心来拯救世界。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核心。
而且,这也是非常精准的。一个时代,如果对人心能够反思,对心灵能有救护,就一定是个昌明的时代。不仅是清明,而且是昌明的。因为人既是重要的生产力,也是很大的破坏力。人心如果是清明的,就是积极的、建设的;如果是贪嗔痴的,他不仅会破坏家庭、破坏社会、破坏青山绿水,当贪欲心越来越大时,甚至会把整个人类推上不归路。
所以要“清明复清明”,他是用生命来嘱托的啊。这不仅仅是对逃难的重耳、对执政的晋文公的忠心,实际上他是因为爱天下、爱人民超越了自己的生命,所以他要用这种方式来提醒,如果你心中还有我的话,“忆我之时常自省”。
所以,每逢寒食节,全国上下三天不动火,以吃冷食来怀念圣贤、怀念道德。用这三天时间不动火,也是为了去除内心的燥性,去除内心的火。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月明天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