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清明辑 || 想转凡成圣 就从改变饮食开始

2025-04-08 09:03:00 发布: 人气:13
图片


图片




对于饮食,佛教中有食存五观:“计功多少,量彼来处;忖己德行,全缺应供”。


除此之外,在很多经典中佛陀都表达了佛教另外的食物观。



要想转凡成圣

从改变饮食开始





食有九种


《阿含经》里将食物分为九种,其中四种是人间食,五种是出人间食,也就是圣人食。


“云何四种是人间食?一者揣食,二者更乐食,三者念食,四者识食”我们现在只是第一种“揣食”,也叫“段食”,吃的是碳水化合物;第二种是“更乐食”,或者叫“思忆食”,是一种精神食粮;第三种“念食”,这来自更深层的一种生命习惯;第四种是“识食”,分别识择取。


这四种食,就是我们的轮回之因。我们以为吃饭天经地义,实际上这不过是轮回的诱饵而已。所以,佛陀先肯定我们人有四种食,同时还要让我们破这四种食,从这个惯性中解脱出来。


出世间有五种食,禅食、愿食、念食、八解脱食、喜食。如经中云:“出世间之表,一者禅食,二者愿食,三者念食,四者八解脱食,五者喜食,是谓名为五种之食。”我们每天食存五观里,既要把凡俗的食物跟大道连接起来,还要在吃的时候不分别、不贪着,以法喜禅悦为食,去成就出世间的这五种食。


《阿含经》里说,“一切诸法,由食而住”。凡圣都是依食而住,但凡圣所依之食是不一样的。凡人之食编织了凡人的轮回之路,我们要想转凡成圣,就要改变概念,改变凡人的饮食习惯,同时要认知圣人之食,养成圣人之食的习惯无论这一条路多艰难,都要千年、万年地延续下去,这就是人类的文明之光。



图片





饮食的根本目的


《维摩经》里,维摩诘居士在与迦叶尊者的对话中,也把饮食的根本目的彰显了出来。维摩诘说:“迦叶,住平等法,应次行乞食,为不食故,应行乞食。为坏和合相故,应取抟食。为不受故,应受彼食。斯皆是破五阴法,成涅槃食。”次第乞食是为了对治对食物的贪欲,吃的目的是为了不吃,吃不是为了滋长轮回,而是为了终断轮回。


所以,佛陀六年苦行,日食一麻一麦,甚至最后连一麻一麦都不吃了,他跳出了这个依靠食物的能量循环。不仅他这样实践,跟着他学习的人也从世间食,潜移默化地转为圣人食;从粗俗的食,转为更细腻高维的法食。这个转变是要精进勇猛地去完成的,因为我们就这几十年,你不精进勇猛,不把这个当作一个课题去完成,这是很不容易的。





对治饮食漏洞的方法


也正是因为人生苦短,佛陀还教给我们种种对治这个漏洞的方法。《杂阿含经》中有这样一则比喻:


有一个国家被邻国攻击了,国王带着王后、王子仓忙逃难。因迷路走进了沙漠里,饮食耗尽。王后说,你们吃我的血肉吧,只要能走出沙漠,国家就可能恢复。国王不愿意,说应当吃我的。王子说,最应当吃的是我,爸爸妈妈身居重任,如果我死了,你们可以再生一个孩子。于是,这个王子就割肉给父母吃,为了保证肉不腐烂,还要让自己不死。


佛陀问,“宁取其味,贪嗜美乐与不?”父母在吃自己儿子肉的时候,还会贪恋它的美味吗?弟子们回答,“不也,世尊。”吃自己儿子的肉怎么可能贪恋美味呢?!都是含着泪啊!我吃是为了延续生命,是为了走出沙漠复国。他知道自己吃是为了什么,所以不可能贪吃的,这就把正确的饮食观定位出来了。



图片





正确的饮食观



我们面对饭菜的时候,应当以什么心态去吃?要以惭愧心,不远离大道去吃。人生最大的漏洞就是吃,所以孔夫子说,“食色,性也”。刚吃了下顿,就想下顿吃啥,我们一辈子要在里面花费多少时间,耗掉多少精神。如果低级的食不能升华到高级的食,生死轮回就没办法终止。


我们说清明,“清明”是一个大概念,什么清明?要在饮食当中表示清明。我们每个人都不能离开吃,但吃又是我们生命最大的漏洞,怎么得食之用,但不得食之患?就要关闭这个过患门


所以,佛陀在经典中也极尽细致地告诉我们“食厌想的修习”。以行乞、遍求、受用、分泌、贮藏处、未消化、消化、果、排泄、涂等十种行相而作厌恶的观察。佛为了破我们这个贪可谓用心良苦啊,只是一点寒食、不烧火,都不足以对治我们炽盛的贪欲。



图片



除了嘴要吃,耳朵是不是还要听?眼睛还要看,鼻子还要嗅,身体还要触。我们陷在五欲的陷阱里,不知不觉就耗尽了此生。这一生是无效人生,下辈子再来,也一样如此。这就像拴在生死轮回里的一个桩,把这个桩拔掉,我们才能从生死轮回里跳出来。佛陀就是来给我们拔轮回桩的人。


所以,修行是一件很自觉的事,强迫不了。你意识到了,就会自己戒除,把这个过患降到最低。我们每个人在生死旷野上都是孤独的,追寻大道就是唯一的绿洲,从有漏到无漏,从生灭到不生灭,这才是我们此生的价值。




转凡成圣,道成人格

是我们对祖先最大的孝



当轮回的、低级的食中断之后,真理的、高能量的食就起现了。在大乘佛法里,不仅食物可以供养,我们的修行也可以成为一种食物。一个人修习解脱道,就会产生禅悦食,把这个转小向大,形成愿食、念食,就能够普度众生,令众生也解脱,这就是八解脱食最后自他圆满,成为法喜充满的喜食。


就像今天的法会,法会功德也是一种食物,称为“法性食”,我们回向的时候就是在祝愿,老祖宗只要一沾到这法性食,就能够脱离痛苦,解脱轮回。



图片



中华文明是有内涵的,这个内涵我们要学习、要明白、要信服、要实践,要变成自己的人格。所以中国人说,“道成人格”。当大道成为我们的人格时,这样的法轮就能运载我们转凡成圣,这才是我们祭奠祖宗最大的孝顺。


如果我们只是轮回的凡夫、轮回的碾压者,你拿什么祭奠祖先?我们思维大道,我们在自我升华,思想里有功德,身体是法器,这才能告慰祖先、告慰先烈啊。


这样的反省,对一个民族人格的养成是很重要的。所以说,中华民族是一个克己复礼的民族。对自我是制止的,是有反省的,然后遵循于礼。礼是什么?礼不是说我对你打个招呼啊、给你点个头。我们能去认识无形的大道,然后遵循于它,这条轨道才叫礼。礼是为了实现从“形而下”到“形而上”的升维。


我们作为人,要从生物学意义的人,变成人文意义的人、体解大道的人。我们中国人说,“这个孩子成器”,一个人能思维大道,能承载大道、遵循大道,就能养成人的“法器”。


中华文明,实际上就是大道的文明,当这种文明再一次被认知、被尊重,当我们找回文化自信,我们就生于斯、长于斯、快乐于斯。这样一个大道文明不中断的民族,就为地球文明、为整个人类提供了一个范式。



图片




图片



回向

愿以此功德   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   皆共成佛道



图片

扫码关注 宁波慧日禅寺


图片


您的每一次转发,都将点亮一盏心灯!

图片


相关文章
· 你选择对了吗?
· 2025清明法会特辑 | 节气与气节,中国人的清明不只“扫墓”
· 香烟袅袅中,开一道时空之门
· 活着的时候,就要好好修解脱
· 轮回最大的错误,就是我执
· 2025清明辑 ||“ 寒食节”蕴含更大的智慧
· 磕头最高的境界是什么?
· 为什么修行人不能将心待悟?
· 什么叫居士?被这个回答击中内心
· 2025清明法会特辑|清明复清明,寒食节的生命嘱托与血脉长河
· 恭迎玄奘法师诞辰纪念日 | 你愿为真理走多远?1300年前,他给出了终极答案
· 触机而发的佛法最亲切
· 清明,因为佛法使祖先的期待不落空
· 学佛,就是一场“神与形”的复位手术
· 你以为对自己好,其实是在害自己
· 超度祖先,真心最关键
· 慎终追远 心清孝明
· 作为子孙,能给予祖先什么
· 这个特殊的日子,让我们站在老祖先的角度换位思考 | 【内附催泪视频 】
· 清明节 || 有了佛法,这个清明就变得清澈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