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扫,对慎终追远的中国人来说,是这个时节最重要的一项活动。
过去,子孙也叫“香火”。因为有子孙就意味着身后会有人来祭祀。祭祀时总会点香,摆放丰富精美的供品,古时甚至有歌有乐,仪式非常隆重。实际上,由祭祀带出的一系列外在行为与内在情感对中华文化的传承而言非常重要,甚至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活着的人的生活质量。所谓“阴超阳泰”,祖先得以超度,离苦得乐,子孙才会身体健康,事业发达。
随业受报,重者先牵。如果我们能知道今天的行为,明天会得到怎样的果报,那么就不会在人生的田地里再去种下荆棘与苦果的因。我们会慎重地进行选择,会自觉地戒恶修善。
所以今天的“生”,是左右自己未来生命行走方向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我们自己,我们的祖先也在期待,希望能通过我们这一脉“香火”获得福德利益。
我们在人间是否身口意清净?是否对社会健康发展有所作为?是否对他人有所帮助?如果有,这就是光宗耀祖;如果有,你祭祀时点上的那一支香,才是真正的福德香。
不学佛时,我们就像时光中的尘埃,像时光监牢里的困兽;学佛了,时光就是幻觉,能镇定地跨越它所设置的栅栏,顺利跳出时间之外。不学佛时,清明节还是很容易引发伤感。尤其家中有亲人新逝,想想去年此时还在一起吃饭,今年就在用一碗冷饭祭奠他。音容宛在而无处可寻,着实令人悲痛。
学佛了,对于这份情感的伤痛才能进行有效地自我安抚。佛法的真理不只是嘴上念一念,念是强化训练,让你能铭刻到心灵深处,最重要的,是能身体力行地实践佛法。
实践之后才能生成智慧,最终融合成为你生命内在的境界。有了这一智慧境界,你才知道,生老病死只是表面现象,每一个生命的本质都是不增不减、不垢不净。所谓的“亲人离世”,其实并没有真的死,消逝的只是他的肉体,他的神识没有死。至于他的神识在哪儿?你学佛了,就能帮助到他;你学佛了,对他而言就是最需要的香火。
这个传承了千年的节日,
对国人来说,
有着非同寻常的特殊意义,
既怀念先祖,祭奠过去,
也垂顾新生,期望明天,
既凝重深沉,又透着盎然生机。
愿我们的怀念,祭祀,
因为佛法而赋予了真实的意义,
更因为佛法,
使祖先的期待不落空。
回向
愿以此功德 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 皆共成佛道
扫码关注 宁波慧日禅寺
您的每一次转发,都将点亮一盏心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