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不惟时节流转,更承载着无尽的守望与怀念

2025-04-04 00:16:00 发布: 人气:37
图片
图片



图片



2025年4月4日,清明。

清明,乃天清地明之意。

《淮南子·天文训》云:

“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

则清明风至。”



清明雨落,山河肃穆。这个承续千年的日子,既是农时更替的刻度,更是血脉相连的凭证。从《礼记》“祭不欲数”的训诫,到杜牧诗中“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情殇,在那浸透纸背的烟雨中,国人不分地域追缅先人,与内心的思念,完成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这个节日的重量,源自寒食与清明的历史叠合。清明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节重要,因为清明及寒食节的日期接近,民间渐渐将两者的习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间,清明节和寒食节便渐渐融合为同一个节日,成为扫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节。



图片


清明起源 


关于清明节的起源,民间普遍认为源于春秋时期晋文公火烧介子推的故事,介子推因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的忠义之举被后世广为传颂。


传说是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流亡各国期间,经常食不果腹,介子推就把自己腿上的肉割下来给重耳吃,重耳复位以后对于跟随自己的有功之人大肆封赏。但介子推淡泊名利,不愿意接受封赏,带着老母亲躲进了深山。晋文公求人心切,听小人之言,下令三面烧山。没料到大火烧了三天,周围绵延数里,火势三日才熄,介子推终究没有出来。


图片


后来有人在一棵枯柳树下发现了母子的尸骨,晋文公悲痛万分,在介子推的尸体前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像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一段烧焦的柳木,带回宫中做了一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此后,“足下”一词成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后来晋文公为哀悼介子推,下令将介子推被焚之日定为火禁日,禁止烟火,仅食寒食,并从此形成了中国古代一个著名的节日“寒食节”。


公元前635年,晋文公带领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下一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


天禧元年(1017年),宋真宗诏封介子推为洁惠侯。


图片




图片



慎终追远 最浓重的怀念 


清明祭扫,对慎终追远的中国人来说,是这个时节最重要的一项活动。


过去,子孙也叫“香火”。因为有子孙就意味着身后会有人来祭祀。祭祀时总会点香,摆放丰富精美的供品,古时甚至有歌有乐,仪式非常隆重。实际上,由祭祀带出的一系列外在行为与内在情感对中华文化的传承而言非常重要,甚至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活着的人的生活质量。所谓“阴超阳泰”,祖先得以超度,离苦得乐,子孙才会身体健康,事业发达。


随业受报,重者先牵。如果我们能知道今天的行为,明天会得到怎样的果报,那么就不会在人生的田地里再去种下荆棘与苦果的因。我们会慎重地进行选择,会自觉地戒恶修善。 


所以今天的“生”,是左右自己未来生命行走方向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我们自己,我们的祖先也在期待,希望能通过我们这一脉“香火”获得福德利益。


图片


我们在人间是否身口意清净?是否对社会有所作为?是否对他人有所帮助?如果有,这就是光宗耀祖;如果有,你祭祀时点上的那一支香,才是真正的福德香。 


不学佛时,我们就像时光中的尘埃,像时光监牢里的困兽;学佛了,时光就是幻觉,能镇定地跨越它所设置的栅栏,顺利跳出时间之外。不学佛时,清明节还是很容易引发伤感。尤其家中有亲人新逝,想想去年此时还在一起吃饭,今年就在用一碗冷饭祭奠他。音容宛在而无处可寻,“行人欲断魂”,着实令人悲痛。


学佛了,对于这份情感的伤痛才能进行有效地自我安抚。佛法的真理不只是嘴上念一念,念是强化训练,让你能铭刻到心灵深处,最重要的,是能身体力行地实践佛法。


实践之后才能生成智慧,最终融合成为你生命内在的境界。有了这一智慧境界,你才知道,生老病死只是表面现象,每一个生命的本质都是不增不减、不垢不净。所谓的“亲人离世”,其实并没有真的死,消逝的只是他的肉体,他的神识没有死。至于他的神识在哪儿?你学佛了,就能帮助到他;你学佛了,对他而言就是最需要的香火。


图片



清明节,

在漫长岁月中积存下殷实的文化内涵。

除了祭扫的传统,

还有丰富的民俗活动,

如踏青,放风筝,拔河、

植树、吃青团等,

这一天,人们充分与自然接触,

享受一年中春和景明的好时光。

 

这个传承了千年的节日,

对国人来说,

有着非同寻常的特殊意义,

既驰念先祖,祭奠过去,

也催护新生,期望明天,

既凝重深沉,又透着盎然生机。


在这个特殊的假期,

让我们追终思远,

为生者祈福,为逝者超度,

愿我们不负生命中的大好春光,

都能成为家族真正的香火。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只有注入了佛法的思念,才是真正的“香火”
· 出家人怎么看待亲人离世
· “龙的传人”具有的特质
· 关于“禅茶”的那些事儿
· 我们除了是时间的过客,也可以成为时间的收获者
· 【清明特辑】超度祖先,为什么这么重要?
· 清明,深度解读“香火”的意义
· 清明节的含义
· 要时刻提醒自己,修行之路不退转
· 【清明特辑】这是你的祖先最想看到的
· 做“死鬼”,还是做“活佛”?
· 生命并没有偏和远,重要的是找到生命的自信
· 处处转为道用,也就“契此”了
· 【清明特辑】过清明,这个能力不能少
· 修行就是:你得去经历
· 领悟自己的本来面目|朝花夕拾
· 管住自己的念头|Control Your Thoughts
· 不要小看这个色壳子,它是修行很重要的一个工具
· 人的底色
· 带着这种觉知好好忏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