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处转为道用,也就“契此”了

2025-03-31 06:31:00 发布: 人气:12
图片


图片








布袋·

弥勒




时时提起正念,

处处转成道用,

生活在修行的状态里,

也就“契此”了。




推荐音频同步收听





01



生活在修行的状态里

时时处处契合于佛法




宁波人有一个说法:“高僧走过的地方就会兴旺的。”这种文化可以上溯到一千年前。


唐末五代时期,剡溪发大水,一块门板上躺着一个小孩,从上游奉化县沿江漂流到长汀村,被村民张重天和妻子窦氏捡回家收养,起了名字叫“契此”,人见人爱。


与长汀村隔溪相对的地方,有一个岳林寺。因为父母信佛,契此从小常随父母到岳林寺拜佛,长大后就在岳林寺出家修行。


契此和尚的人缘特别好,奉化地区、宁波地区很多人都喜欢请他。尤其是种地的人,都说契此和尚踩过的地旱涝保收,没有病虫害;一户人家请契此和尚去过了,就会家庭兴旺。


还有的人请他去插秧,于是就留下了这首流传千年的偈子:


手把青秧种福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为道,

退后原来是向前。


我们看契此和尚插秧都能插出佛法来,以后我们在生活、工作中要多想一想他,想一想怎么把手里的活也变成道用。时时提起正念,处处转成道用,生活在修行的状态里,那你也能“契此”了,也能契合于佛法了。





02



每个生命

皆有弥勒菩萨等觉之光




因为他常随身带一个大布袋,所以也被世人称为“布袋和尚”。后来怎么知道布袋和尚是弥勒菩萨化现的呢?他在岳林寺一块石头上坐化圆寂前,留下了一首诗:


弥勒真弥勒,时时示时人,

化身千百亿,时人自不识。


实际上这首诗的含义是很深的,不仅仅说他是真弥勒,其实也暗含着每个生命皆具如来智慧德性,皆有弥勒菩萨的等觉之光,奈何众生自己不知不识啊!


弥勒菩萨是等觉菩萨,但不是只有弥勒菩萨才是等觉,“等觉”是遍一切众生的,一切众生皆有大清净、大平等的佛性。


图片


现在我们要常常记着这两首偈子,把这个当作自我介绍:“弥勒真弥勒,时时示时人,化身千百亿,时人自不识。”“手把青秧种福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后原来是向前。”


诸佛菩萨从未放弃过我们,在每一个时代都给予我们准确无误的、究竟的智慧启发和人生指导,如黑暗中的闪电一般,如这世界的日月一般。我们来到了佛地,沐浴着和煦之风,温暖的阳光,要努力与诸佛菩萨相应。




图片


大慈弥勒容天地

最胜等觉满人间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清明特辑】过清明,这个能力不能少
· 修行就是:你得去经历
· 领悟自己的本来面目|朝花夕拾
· 管住自己的念头|Control Your Thoughts
· 不要小看这个色壳子,它是修行很重要的一个工具
· 人的底色
· 带着这种觉知好好忏悔
· 你可以不知道,但不能不敬畏
· 既不要轻慢别人,也不要轻慢自己
· 修行不是天方夜谭
· 菩萨度众生,可没那么简单
· 听法,重在用心
· 寺院的清净,可以成为众生的解脱体
· 这个方法,为什么能改变命运?
· 修行,还挑地方吗?
· 轮回里永不缺席的摆渡人
· 散乱、昏沉的主要源泉
· 给与岁月什么,岁月就回馈你什么
· 和五台山有一个特殊的因缘
· 分分秒秒,都要往道上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