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菩萨“同体大悲”的体性
能令我们罪业净化
在人类文明里,忏悔是可以洗涤罪业、改变命运的。世间有句话叫“相逢一笑泯恩仇”,一个人的歉意,就可以使人与人相互谅解,可以令恩仇荡然不存。
那除了世俗生活,在佛法中,忏悔就更是有效。因为佛法中的忏悔,它有一个忏悔的“介质”,或者说忏悔的“对境”。
实际上,这两个词是带有功利色彩的,这样讲都不太恭敬。比如说我们正在拜观音忏,我们不能只是把观音菩萨当作忏悔的介质、对境。因为观音菩萨对我们大慈大悲,但我们还是二元世界的想法,只强调了“作用”,好像在利用观音菩萨一样。
从恭敬上来说,是因为观音菩萨具有大威德力、大慈悲力,对众生深刻地悲悯,当我们在祂面前忏悔的时候,祂老人家在宇宙中这种甚深的威德,这样一个普遍的体性,能够超越时间的维度,令我们过去、现在乃至广大范围内身口意的罪业,都得到净化。
那为什么不敬还要这么描述呢?这就是我们现在科学时代的特色。用科学的语境来说,忏悔也是具有科学性,具有自身严谨逻辑的。它是通过观音菩萨“同体大悲”的这种体性、介质,通过这个宇宙的本然态来发生作用。
宇宙背后的逻辑
一定是有人格化、有生命性的
这种“本然态”既不是现在所谓的“以太”,也不是能量波的“波”,它是具有人格化特质的。
《楞严经》里说:“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在这个宇宙里有一个“体”,我们可以通过清净的音闻而一窥其中的真理之相。而且不仅仅在众生份上,每一个耳根都可以通达,甚至在十方诸佛面前也可以呈现。
所以,赞美观音菩萨的时候说:“侍多千亿佛,发大清净愿。”观音菩萨掌握了这个宇宙最本基的原理,它可以通达一切诸佛之悲怀,同时又对宇宙无边际的苍生充满了悲悯。我们就是依着这样的体性,依着观世音菩萨的大清净愿来忏悔。
这样才既表达了忏悔的科学属性,又弥补了科学的冷漠。科学里很少具有人格化,科学的理性推导有时候是冷漠的,是不具有感情色彩的。但是伟大的宇宙真理,一定是具有生命属性的。
在对宇宙的探索中,西方文明也在探讨宇宙背后逻辑的人格化,所谓的“上帝”,或者作为造物主的“神”。我们现在好像不愿意谈这个“人格化”,觉得谈人格化就落后了、迷信了,实际上最伟大的东西一定是以人格化来呈现的。我们都喊“黄河母亲”、“祖国母亲”、“大地母亲”,没有人会觉得这就落后了。
向观音菩萨忏悔
是非常高级、有效的
作为我们忏悔的对境,观世音菩萨有时被称为“观音娘”或者“观音妈”。“妈妈”这个角色有很多很多的德,这不是迷信,而是一个文明的社会,当他探索这个宇宙的真相时,无论是对自然界的,还是人文世界,他有他的观察视角,有他描绘的笔触。
就像中国文化里,也常常把天比作父亲,把地比作母亲,“父德配天,母如大地”。甚至从物理的角度来比喻,《周易·说卦传》说:“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
道家也称观音菩萨为“慈航道人”,比喻祂承载众生、运度众生的功德。实际上,观音菩萨普度众生的悲愿,就像一艘大乘之船,在苦海中打捞众生,运载众生到达彼岸。
所以,我们拜观音忏,向观音菩萨忏悔也是非常高级、有效的,这里面有圣人的理,有圣人的情怀、悲愿,甚至圣人的功德、威德、能力。
印光大师就讲,“遇极危急之灾难,但念观世音圣号,为最省心力,最有感应”。我们对观音菩萨的祈求,千处祈求千处应,观音菩萨永远有求必应,永远都在服务区。
信仰是需要我们这样闻思修,有理论基础的,那我们会信得更真,信得更深,叫深解信。但哪怕我们就是人云亦云的,跟别人一起信的,也不会空过。人间再有智慧的人,在观音菩萨面前都是非常幼稚的,但再愚笨的人,观音菩萨也不会嫌弃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