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陀的一代时教,在过去是没有什么分类的。所谓上座部,小乘、大乘,以及智者大师的天台宗化法四教:藏、通、别、圆,都是为了令后期学人学习理解而划分、归类的。
这些言教都是佛陀所讲,其背后的逻辑在于佛陀——佛以圆满的智慧针对不同根性的众生所宣说。
所以哪怕学小乘法乃至戒法,只要忆念到这是佛讲的、佛所抉择的,那么在学习的过程中就是跟本师佛在一起。
戒是佛的身体。学戒,既是学习知识,同时你又知道这是佛所说,你就在忆佛、念佛。受持佛戒,无论是长时间受持、短时间受持,满分受持、多分受持、少分受持乃至一点点受持,都是跟佛陀结缘。
佛陀制戒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护持我们的身心。就像《西游记》里的唐僧,取经路上,各路妖怪都想要吃他,作为一个修行人,虽然你的亲人希望你修得好,但作为对我们有恩的人,我们修行的功德,他是要分一杯羹的;冤亲债主,我们欠了他的债,理所当然也是要还的。靠什么还?都是靠功德。这就是所谓的“唐僧肉”,亲人吃一口离苦得乐,无量光无量寿;冤家吃一口,偿还了宿债,解冤释结。
所以佛陀的戒,能遮我们修行的障难。一方面我们忆佛念佛,受持佛戒,跟佛陀的身体在一起;另一方面,从自受用上,只要依教奉行,就能关闭一切恶趣之门,打开一切人天善道。
•••
所以学戒不仅是一种理论知识的学习,实际上是让我们远离违缘,建立修行的顺缘。
你不扰乱别人,也没有人来扰乱你,那你就可以入定;入定了,才能把与生俱来的眼耳鼻舌身意,还有它所对的色声香味触法,这个虚伪的壳子扒掉,才能用智慧眼,像X光一样地,照见色、受、想、行、识这五蕴是缘起法,并且当体即空。
在这样的禅定里才能产生甚深的智慧——慧观。在慧观中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脱,才能破我执、破我见,然后佛知佛见在我们身心开始落地,转凡夫的邪知邪见为成佛的智慧见,转有漏成无漏,转染成净,转识成智,这个系统就完成了。
——三参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