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人怎么看待亲人离世

2025-04-03 00:03:00 发布: 人气:19
图片
图片



图片




儿时的清明


我们每年都过清明,但每个人的记忆是不同的。小时候,尤其是没看过死人的,或者家里没有亲人去世的,对清明不大会有什么感觉,最多就是等着好吃的。


我记得小时候,清明准备的饭菜,有可能比过年还要丰盛。我们小孩也不懂,只是眼巴巴等着吃的。但是很奇怪,爷爷奶奶提前好久,就拿硬币在黄表纸上砸,砸得一排一排,黄表纸上都是整整齐齐的硬币印子,好像这就有了钱的形象,烧下去就可以用。


图片


我爷爷是清朝人,一八八几年的,他从七十多岁就胡子花白了。所以我的记忆里,他一直就是银须飘飘、长髯拂胸的老者形象。我现在还能回想起他专注的样子。我好奇地站在边上看,他心无旁骛地专心做着他的事。我现在想,他专心,有可能有他太多的寄思在里面吧,他要给他的父母、他记忆中的爷爷奶奶去送钱。


在中华文化里,清明思故人的这种情感,小孩子不可能懂的,尤其是还没经历过亲人去世的时候。


我经历的第一位是我的奶奶,但也不是很清晰。我只是记得我妈妈很伤心,因为她以前就跟我唠叨说,如果她妈妈不在了,她也不活了。我们只是依赖在妈妈的怀里,哪会懂这个呀。为什么你妈妈不在了,你就不活了?我想,你不活了那我怎么办?这就很自私的,光想着“我”。


后来学佛了,对父母的那份依恋有可能比较细腻一点了。乃至出家之后,如果梦到爸爸妈妈去世,都会从梦中痛哭流涕地哭醒过来,不愿意那是真实的。所以我出家六年不受供养,把修行功德回向父母健康长寿。我觉得我们在世有父母陪着,是多幸福的事情。


图片


你可以救度他

这才是清明的意义


我二十七岁出家,三十多了有可能对这个问题才有一点入心。所以这个人有时候真得活久一点,否则这个人生很多你想不到的。有很多事不是在十岁能想明白的,很多事不是在二十岁、三十岁能想明白的。为什么到四十才“不惑”呢,五十才“知天命”呢?


没学佛的时候,我们面对清明,想到离世的亲人,只是更惆怅一点而已,你还有什么办法呢?但有佛法就完全不同了。不仅对清明的认知会很深刻,而且你不再是完全被动的,不再只是悲伤的,你可以积极地用方法去救度他,这才让清明像一个完整的“清明”啊。


清明是重于祭祀的,如果没有答案地,只能惆怅地缅怀,那这个清明是不完美的,它就失去“清明”的意义了。


图片


如果我们家里的爷爷奶奶、家里的老祖宗在地狱里,拿个花圈就能救他的地狱之苦吗?没有用的。必须要有更有效的方法,要有佛法。


所以我们在清明这个话题下,从儒家的、道家的、佛教的,去铺开我们中华民族道统里关于祭祀的能力。所谓的“道统”,在这个时候你才谈得到啊,平时哪会讲这些。吃个早餐,大饼油条就可以了,谈不上道统的。但是在祭祀面前,如果没有道统,没有上升到道,我们就没办法去面对清明。


清明有公共假期,国家很重视的,我们中华文化是能回答清明这一个话题的,佛法有能力去祭拜祖先,去超荐他们、救拔他们。所以这个时代,我们要把清明的这个内涵再凸显出来,真正有仪式感地去过清明。


图片


如果你知道家里某个人在监狱里是被冤枉的,你除了探监之外,肯定还会想办法去救他的,因为他是无罪的。那如果我们的老祖先在地狱里,你认为轮回是应该的吗?你认为地狱的审判是个定数吗?地狱的苦难无法拯救吗?佛教的主题就是要打破地狱的困境,改变轮回的诅咒,拯救我们的祖先。


所以我们才要做佛教文化的复兴、中华文明的复兴,从大家很熟悉的“清明”,去了解中华文化是什么,佛教又在做什么。



文明的复兴

是一个艰巨又细心的任务


这个工作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可以完成的,十年一百年也做不完的。因为哪怕爷爷明白了,儿子还不明白;儿子明白了,孙子还不明白。


一个人的心灵觉醒是很难的,喝茶吃饭端到面前,他就会吃,但智慧没有形象,他如果不觉悟,你真拿他没办法。这既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也是需要很细心的任务。


所以佛陀可以谦卑到泥土里啊,因为他选择了接引众生。佛教在任何时代都是弱势群体,它就像水一样,虽然看起来那么弱、那么弱,但它又能在几千年的文明长河中那么坚强地流淌着。为什么有这么强大的生命力?因为诸佛菩萨对这世界关心得深沉、爱得深沉。


这个行为不是草草决定的,哪怕我们一个人信佛好了,你摇来晃去要想多久,我要皈依还是不皈依,一皈依就发现皈依晚了,但是前面想的过程是很长久的。我们出家人也是这样,要想多久呀,自己要哭哭啼啼,家里人要哭哭啼啼,一出家就发现我怎么到现在才出家呀,大好的宝贵时光浪费了。


所以佛默默地等待着,佛教的寺院默默地等待着。三千多年了,佛教还在这世间,这是多壮观的人文现象啊!



图片


▲大愿





图片


相关文章
· “龙的传人”具有的特质
· 关于“禅茶”的那些事儿
· 我们除了是时间的过客,也可以成为时间的收获者
· 【清明特辑】超度祖先,为什么这么重要?
· 清明,深度解读“香火”的意义
· 清明节的含义
· 要时刻提醒自己,修行之路不退转
· 【清明特辑】这是你的祖先最想看到的
· 做“死鬼”,还是做“活佛”?
· 生命并没有偏和远,重要的是找到生命的自信
· 处处转为道用,也就“契此”了
· 【清明特辑】过清明,这个能力不能少
· 修行就是:你得去经历
· 领悟自己的本来面目|朝花夕拾
· 管住自己的念头|Control Your Thoughts
· 不要小看这个色壳子,它是修行很重要的一个工具
· 人的底色
· 带着这种觉知好好忏悔
· 你可以不知道,但不能不敬畏
· 既不要轻慢别人,也不要轻慢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