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清明辑 ||“ 寒食节”蕴含更大的智慧

2025-04-07 10:03:00 发布: 人气:5
图片


图片





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往往是跟饮食联系在一起的,元宵节吃汤圆,端午节吃粽子,八月十五吃月饼。为什么清明节要吃“寒食”呢?为什么家里不能动火?


图片
图片



图片

寒食节的来历



寒食节(Cold food festival),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 ,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独具特色的传统节日 。起初节日日期及时长都不定,后来逐渐固定在冬至后105天或106天, 即清明节前一二日。浙江《杭县志稿》,“寒食节,俗以清明前五日为‘头寒食’,三日为‘二寒食’,一日为‘正寒食’。


节日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是禁火说;二是为了纪念春秋时代的忠臣介子推。



图片




事实上,关于寒食节的起源,流传最为广泛的是晋文公与介子推的故事。春秋时期,晋献公的儿子重耳被迫流亡,途中饥寒交迫,几近昏厥。介子推为了救重耳,就把自己腿上的肉割下来给他吃。


后来,重耳历经磨难,回国即位,成为晋文公。他重赏了当初一起流亡的功臣,却唯独忘了介子推。介子推并不在意功名利禄,带着老母亲隐居在绵山之中。


晋文公得知后,羞愧难当,亲自带人到绵山寻找。然而,绵山山高林密,搜寻难度极大。晋文公求人心切,听信他人之言,下令三面烧山,以为介子推为了母亲定会出来。没想到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周围绵延数里,介子推始终没有出来。






图片




后来有人在一棵枯柳下发现了母子的尸骨,树洞里还有介子推留下的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悲痛万分,为了纪念介子推,下令在其死难之日,全国上下禁止烟火,只吃寒食,从此形成了中国古代一个著名的节日——“寒食节”。其实,唐代之前,寒食与清明是两个前后相继但主题不同的节日, 由于和清明节相近,从唐代起就将寒食节、清明节合二为一。这个节日,就是今天清明节的重要来源。




图片

寒食节的主题


图片




寒食节本是一个诸侯国的节日,为什么会遍行天下?这就是中华民族可爱的地方。晋国的政治力量、军事力量不足以触及领地以外的区域,但这种人文情怀是没有边界的,甚至也是超越时空的,所以几千年过去了,世界各地只要有华人的地方都会过清明,都会来追终慎远。


寒食节的中心主题就是:节欲、治贪。因为人怎么清明啊?要管住心。心被什么“绑架”了?被贪嗔痴“绑架”了。我们的贪欲之火燃烧着,心不是清明的状态。


所以,这个“禁火”禁的不是物理现象的火,而是精神世界的火。通过生活中的禁火、物理空间的禁火,延伸到精神世界。我们要反省自己,怎么样让自己的人格是清凉的,让内心没有燥火?



有人说,现在是一个燥动的时代。是时代燥动吗?不是,是人心燥动。这个“燥”字有一个“火”字边,怎么去火,这是一个跨时空、跨民族、跨年龄、跨性别的共同话题。每一个人都要去火性,去贪嗔痴。


一个人能管住贪嗔痴,就告别了地狱,告别了饿鬼,告别了畜生。所以,我们通过改变心来改变世界,通过净化心来净化世界,通过拯救心来拯救世界。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核心。



图片




而且,这也是非常精准的。一个时代,如果对人心能够反思,对心灵能有救护,就一定是个昌明的时代。不仅是清明,而且是昌明的。因为人既是重要的生产力,也是很大的破坏力。人心如果是清明的,就是积极的、建设的;如果是贪嗔痴的,他不仅会破坏家庭、破坏社会、破坏青山绿水,当贪欲心越来越大时,甚至会把整个人类推上不归路。


所以要“清明复清明”,他是用生命来嘱托的啊。这不仅仅是对逃难的重耳、对执政的晋文公的忠心,实际上他是因为爱天下、爱人民超越了自己的生命,所以他要用这种方式来提醒,如果你心中还有我的话,“忆我之时常自省”。




图片

通过饮食

自我反省 自我陶冶




所以,每逢寒食节,全国上下三天不动火,以吃冷食来怀念圣贤、怀念道德。用这三天时间不动火,也是为了去除内心的燥性,去除内心的火。


饮食是可以塑造人格、改变性情的。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古人就已经通过饮食来自我反省、自我陶冶,这就是老祖先厉害的地方。而且最重要的,这还形成了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在全国推广,乃至传承至今。


 “寒食”所蕴含的东西太多了,我们只要去思考,智慧就会不断地涌现。你就知道,原来古人为了拯救我们这么用心良苦,他的慈悲展现在这么细腻的智慧上,他的智慧展现在这么广博的慈悲上。


所以我们要去思古啊,要去思考其中文化的内涵,我们的生命要享受这种文化内涵的陶冶,把它活成我们的人格,要把这些道德刻画到我们的骨髓里,流淌在我们的血液中。



佛教在这一点上就更加彻底、更加日常化。宋代理学大家程颢看到出家人吃饭就感叹:“三代礼乐,尽在其中。”那么多人一起吃饭,没有声音,整齐划一,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滋养、精神的食粮。


我们每天吃饭要上供下施,还要食存五观。我们对于手里捧起的那碗饭是充满感恩的,“计功多少,量彼来处;忖己德行,全缺应供”,我配不配吃这一碗饭?为什么要吃呢?“为疗形枯,为成道业。”吃饭的目的是为了成道,成道的目的是为了普度苍生。



图片




图片



回向

愿以此功德   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   皆共成佛道




图片

扫码关注 宁波慧日禅寺


图片



您的每一次转发,都将点亮一盏心灯!


相关文章
· 磕头最高的境界是什么?
· 为什么修行人不能将心待悟?
· 什么叫居士?被这个回答击中内心
· 2025清明法会特辑|清明复清明,寒食节的生命嘱托与血脉长河
· 恭迎玄奘法师诞辰纪念日 | 你愿为真理走多远?1300年前,他给出了终极答案
· 触机而发的佛法最亲切
· 清明,因为佛法使祖先的期待不落空
· 学佛,就是一场“神与形”的复位手术
· 你以为对自己好,其实是在害自己
· 超度祖先,真心最关键
· 慎终追远 心清孝明
· 作为子孙,能给予祖先什么
· 这个特殊的日子,让我们站在老祖先的角度换位思考 | 【内附催泪视频 】
· 清明节 || 有了佛法,这个清明就变得清澈明朗
· 今日清明 | 以清明为舟楫,渡生命之江河
· 清明节 | 这一天,将修行功德精准地追送给祖先
· 清明,不惟时节流转,更承载着无尽的守望与怀念
· 只有注入了佛法的思念,才是真正的“香火”
· 出家人怎么看待亲人离世
· “龙的传人”具有的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