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能体察阴阳
就能体察吉凶
《佛陀传》里,为什么阿私陀仙人的额头上要画三道?在中国的《周易》里,这三道代表天,是纯阳的爻。
一个人的头脑是纯阳的,这不得了的,所以他年轻的时候就可以给净饭王的爸爸做国师,后来隐居起来,几十年净饭王都不知道这位老仙人去哪了。当自己得了太子,忽然之间,阿私陀仙光临皇宫。
实际上悉达多太子降生的前一夜,阿私陀仙人就在雪山上跟徒弟激动地说,有大圣人要降世了,我要去朝见这位圣者。一个人头脑纯阳了,他就像一面镜子一样,这世界会发生哪些重大事件,他都能感受到。
中国的《周易》里说,“一阴一阳之谓道”。孔老夫子到六十多岁,对易的认知,才越来越深入、越来越有心得。我们也是,学佛这么多年了,也一直在思考。
像春天的勃勃生机就是阳的;体天地之长养、万物之幽微,也是阳的;佛教讲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也是阳的。魔也很有力量,但魔是阴的。
一个人能体察阴阳是不容易的。你能体阴阳,就能体吉凶了,一件事能不能做,你感觉一下是阳的还是阴的就知道了。
我很小的时候,对这方面就有自己的方法。在外面走到岔路口了,一个往左,一个往右,我就停下来默默地感受,往左走好呢,往右走好呢?每次面对选择的时候,也都是这样静下来感受,找一个答案。结果往往也很神奇,按照这个答案走,就会收获很多。
这样的经历多了,也让我更加敬畏天地,知道我们个体只是小小的生命,在天地间还有良性的规律。你能不能听到良性的信息?对不懂的人来说,它是隐秘的,但对于能够读懂它的人,大道昭彰。
大道是不会自私的,它不会给予谁、不给予谁,关键要看你能不能读懂这个信息,看你有没有这个心态。所以我们最重要的,就是要清理掉自己内心的杂音,默默地把心静下来,去感受应该选择什么。
我经常用一个词叫“君行健,如履薄冰”,很多人纠正我,但我喜欢把两个揉在一起。“健”本来是指天——“天行健”,“天”是生生不息的意思。我觉得君子也要有天一样的刚健,有自强不息、生生不息的动力。同时,也要“如履薄冰”,要学会敬畏天地,去倾听天地的声音。
我们这个人,不能错一步。老话说,“一步错,步步错”。有可能一步错了,一辈子就错了。那怎么能不错呢?怎么让生命的每一步都走对?实际上每一步都走在阳上,不要走在阴上就行了。小到个人,大到团队、国家,乃至整个人类,这都是一个普世的、共同的规律。
02
最终要回归到大道本体
人之所以区别于其他动物,不是从衣食住行上,而是人对大道的体悟上。人能够调整、改变自己的命运。从《周易》来说,你只要稍微一变,命运就会全部改变。
中国人喜欢算命,然后就问——能不能改?肯定都能改。就像看病一样,对症就可以下药,药到就可以病除。有病本来是不利的,但是治病它就是有利的。
这个阴阳确实有道理的,但同时,我们也不要陷入这样一种思维模式。佛教是讲解脱的,如果我们陷入其中,这也是不利的。
实际上,《周易》最宝贵的地方,就在于它既能在微观上调这个卦,同时这个卦还可以顺可以逆,叫“逆则成道,顺则成人”。也就是说,顺就会变成轮回,逆则可以跳出轮回。它还可以归到四象二仪,最后到太极、无极。
老子的《道德经》,重点就是围绕着这个道体本身。“道可道,非常道”的道是什么?不可名状的道是什么?然后引导我们去体验它、回归它、皈依它。“恍兮惚兮,惚兮恍兮”,这就不是在讲阴阳了,这是回归于大道本体的一种状态。
老子他老人家的厉害之处,就是他是带领大家回归于大道的。《道德经》整个的五千言,就是围绕着道和德、德和道,最终的归属还是大道,道是体,德是用。所以几千年来,它可以成为中华民族的经典。
03
念三宝是不会错的
念念都是无量光寿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道德?因为一个人哪怕从小就学,学到老也未必很熟,未必可以判定得很准确。不要以为百年很长,一百年对于生命成长也是非常紧迫的。在这个百年中,是阳是阴你能有一个粗浅的判定,也不容易的。
但这又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而且没有人能剥夺你。谁能剥夺你体验阴阳之道呢?没有的,就看你有没有把它当一回事。很多人都有感触,世间很多都是阴的,学佛了都是阳的,佛号是阳的,咒语是阳的,佛法是阳的,戒律是阳的,我们坐在这里分享佛法也是阳的。
所以有时候我就想,一个人实际上真有大智慧,他就守住这个,就念三宝就行了。念念三宝,就是跟纯阳在一起。不管你念佛名、佛的戒、佛的法、佛的咒,还是念高僧、念僧团,它都是纯阳的。
虽然说世间是无常的、苦难的,虽然无常苦难是不好,但你能对世间的苦难生起出离心,这就是好的。
所以,怎么避开阴,增长阳?怎么回归大道本体?这就是答案了,念三宝是不会错的。你念“嗡玛呢呗美吽”,铺天盖地满宇宙都是纯阳的;你念“南无阿弥陀佛”,尽虚空遍法界都是无量光无量寿。
归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