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的戒,能遮修行的障难

2025-07-08 06:05:00 发布: 人气:20
图片
图片



戒律

学戒不仅是一种理论知识的学习,

也是让我们远离违缘,建立修行的顺缘。



佛陀的一代时教,在过去是没有什么分类的。所谓的上座部,小乘、大乘,以及智者大师的天台宗化法四教:藏、通、别、圆,都是为了令后期学人学习理解而划分、归类的。


这些言教都是佛陀所讲,其背后的逻辑在于佛陀——佛以圆满的智慧针对不同根性的众生所宣说。


所以,哪怕学小乘法乃至戒法,只要忆念到这是佛讲的、佛所抉择的,那在学习的过程中就是跟本师佛在一起。


戒是佛的身体。学戒,既是学习知识,同时你又知道这是佛所说,你就在忆佛、念佛。受持佛戒,无论是长时间受持、短时间受持,满分受持、多分受持、少分受持,乃至一点点受持,都是跟佛陀结缘。


佛陀制戒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护持我们的身心就像《西游记》里的唐僧,在取经路上,各路妖怪都想要吃他,作为一个修行人,虽然你的亲人希望你修得好,但作为对我们有恩的人,我们修行的功德,他是要分一杯羹的;冤亲债主,我们欠了他的债,理所当然也是要还的。靠什么还?都是靠功德。这就是所谓的“唐僧肉”,亲人吃一口离苦得乐,无量光无量寿;冤家吃一口,偿还了宿债,解冤释结。


所以,佛陀的戒能遮我们修行的障难。一方面,我们忆佛念佛,受持佛戒,跟佛陀的身体在一起;另一方面,从自受用上,只要依教奉行,就能关闭一切恶趣之门,打开一切人天善道。


学戒不仅是一种理论知识的学习,实际上是让我们远离违缘,建立修行的顺缘。


你不扰乱别人,也没有人来扰乱你,那你就可以入定;入定了,才能把与生俱来的眼耳鼻舌身意,还有它所对的色声香味触法,这个虚伪的“壳子”扒掉,才能用智慧眼,像X光透视一样,照见色、受、想、行、识这五蕴是缘起法,并且当体即空。 


在这样的禅定里才能产生甚深的智慧——空观。在空观中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脱,才能破我执、破我见,然后佛知佛见在我们身心开始落地,转凡夫的邪知邪见为成佛的智慧见,转有漏成无漏,转染成净,转识成智,这个系统就完成了。








清凉寄语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图片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图片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




相关文章
· 【六斋日】菩提心者,犹如香山,出生一切功德香故
· 明旸老和尚圆寂纪念日
·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 第三十参:参安住地神
· 一片丹心,行愿无尽 | 一代高僧明旸老和尚圆寂纪念日
· 修行路上,一定要规避的缺点
· 修行,掺不了一点假
· 对他人的宽容,是送给自己心灵的氧气
· 小暑|夏天的热、冬天的冷,对于觉性来说都是浮尘
·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 第二十九参:参大天神
· 白话《唐高僧传 》丨阇那崛多
· 是自己的问题,不关业障的事|来果老和尚开示
· 为什么守“八关斋戒”不可歌舞倡伎?
· 悟公上人:不生不灭就叫涅槃
· 修行,在“我”处深耕
· 与佛,同一坐处
· 他人对你的态度,是你过去心念的回声仪
· 人生的三种境界,你在哪里?
·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 第二十八参:参正趣菩萨
· 今天,恭迎维摩诘大士圣诞〡佛陀时代第一居士,示现无碍辩才与智慧
· 金粟如来圣诞日 | 在家怎么修行?祂来人间给出最高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