忉利天主
帝释天,全名为释提桓因陀罗,意为“能够为天界诸神的主宰者“,即“能天帝”或“释天帝”。亦称“因陀罗、憍尸迦、娑婆婆、千眼”等。梵文汉译时为了符合汉语语序将原语序反转,译作“帝释天”。
《大智度论▪卷第五十六》曰:“昔摩伽陀国中,有婆罗门,名摩伽,姓憍尸迦,有福德大智慧。知友三十三人,共修福德,命终皆生须弥山顶第二天上。摩伽婆罗门为天主,三十二人为辅臣,以此三十三人故,名为三十三天。”
据《大日经疏》等载,帝释天的形象为头戴宝冠,身披璎珞,手持金刚杵,身骑六牙白象,有十大天子侍卫其侧,并有众多眷属围绕。
帝释天居于须弥山顶中央的善见城,四方各有八个天国,合为三十三天,此即欲界六天中的第二层天忉利天。忉利天天人寿一千岁,一日当人间百年,寿命合人间三千六百五十万年。
探察万邦
帝释天于每半月之三斋日下令四天王、太子、侍者等,探察天下万民之善恶邪正。
若闻世间众生恶多,不孝父母,不敬师长,不修斋戒,不施贫乏,则愁诸天众减损,阿修罗众增益;若闻多孝顺父母,敬事师长,勤修斋戒,布施贫乏,则皆大欢喜诸天众增益,阿修罗众减损。又若多修德精进不怠者,则敕司命增寿益算,反之,则不复营护。
拥护佛法
帝释天为佛教的重要护法,是佛教“二十诸天”中的第二位天王,也是十二天尊之一。祂的主要职责是保护佛陀、佛法和出家人。
昔日佛陀在树下修行时,恶魔进攻扰其禅思,帝释即吹响贝螺,保护佛陀;佛陀升忉利天为母说法时,帝释天手持宝盖随侍;佛陀说法圆满返回人间时,帝释天铺设从天宫到人间的三道天梯,并手持宝盖,与大梵天王侍奉左右;佛陀涅槃时,帝释天又显身,念诵颂诗,并尽力保护佛陀的舍利。
佛弟子虽不皈依诸天,但应恭敬礼拜诸天,因为祂们能皈命佛陀、护佑正法、积德行善。
《金光明经》记载,诸天在金光明会上,于佛前发愿永护佛教,奉行正法,勤修诸善,远离恶行,同时也遵照佛陀嘱咐,巡行人间,奖善罚恶,广化众生,成就有德之人。
因此,世人营建供佛斋天法会,诵经礼忏,施设净食,以供养十方三宝、护世诸天,以感念诸天护法之功。
做天主,也不是万事大吉
凡夫“逆袭”为天人后,并不就是万事大吉了,即使是天界的天主帝释天,也是如此。因为天人只是福报比凡人好,但同样逃不过可怕的六道轮回。
帝释天寿命将尽的时候共有五衰相现:第一衰、花冠萎谢;第二衰、衣着尘埃;第三衰、两腋汗出;第四衰、身体臭秽;第五衰、不乐本座。
《法句譬喻经》记载,有一位帝释天五衰相现,将临命终。他知道自己命终之后会堕落在畜生道,生为驴子,因此感到非常悲愁。他想到能救度苦厄的只有佛,于是立刻来到佛前,向佛顶礼,至诚恳切地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正顶礼时,就命终了,神识立刻投胎在驴腹当中。母驴不小心踏破主人家的陶器,主人一生气,就拿鞭子抽打母驴,母驴因此伤了胎气,流产了。瞬间,帝释天的神识又回到原来的身上。
这时佛陀赞叹说:“善哉!善哉!帝释天,你能够在临终时皈依三宝,实在很有福报。”佛陀就为他讲经说法,帝释天当下就证得须陀洹果。帝释天在领受到佛法的功德之后,发愿永远护持佛法,帮助佛陀完成教化众生的事业。
经文原文
帝释坠天
昔者天帝释五德离身,自知命尽当下生世间,在陶作家受驴胞胎。何谓五德:一者身上光灭,二者头上华萎,三者不乐本坐,四者腋下汗臭,五者尘土著身。以此五事自知福尽甚大愁忧,自念三界之中济人苦厄唯有佛耳,于是奔驰往到佛所。时佛在耆阇崛山石室中,坐禅入普济三昧,天帝见佛稽首作礼伏地,至心三自归命佛法圣众。未起之间其命忽出,便至陶家驴母腹中作子,时驴自解走瓦坏间破坏坏器,其主打之寻时伤胎,其神即还入故身中,五德还备复为天帝。佛三昧觉赞言:善哉天帝,能于殒命之际,归命三尊,罪对已毕,不更勤苦。尔时世尊以偈颂曰 :
所行非常 谓兴衰法
夫生辄死 此灭为乐
譬如陶家 埏埴作器
一切要坏 人命亦然
帝释闻偈知无常之要,达罪福之变,解兴衰之本,遵寂灭之行,欢喜奉受得须陀洹道。
——《法句譬喻经》
忉利天主 释提桓因
元旦阎浮鉴下民 善恶自分明
誓愿宏深 拥护佛法僧
南无护法藏菩萨摩诃萨
南无护法藏菩萨摩诃萨
南无护法藏菩萨摩诃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