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特辑 || 修行人也是劳动者

2024-04-30 20:00:00 发布: 人气:8
图片



五一劳动节


International Workers' Day


图片



劳动节的由来


“五一”劳动节,是世界上80多个国家的全国性节日。它缘起于1886年5月1日,美国芝加哥的二十一万六千余名工人为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举行大罢工,为纪念这次获得胜利的伟大工人运动,国际上将每年的5月1日定为国际劳动节。


图片



图片

佛门里的劳动


关于劳动,佛教在传入中国之前,是提倡静修、远离世俗生活的。


佛经里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一次佛陀外出托钵,碰到一个商人正在装粮食,他看到佛陀后就气不打一处来:“看你长得高高大大的,也不劳动,就只想着吃现成的!”佛陀慈祥地看着他,说:“我也是劳动者!我的心是我的粮田,我以戒定慧辛勤耕耘,最后结出智慧的果实。我再把我的果实分享给世上所有的众生。”商人一听,当下觉悟。



图片



自东汉传入中国后,佛教逐步地与生产劳动结合起来。佛法传入中国后,禅宗祖师、马祖道一和百丈怀海禅师根据中国当时的实际社会情况,开启了佛教农禅并重的禅门习惯,并有了“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传统。


在佛门里,祖师们提倡并被弟子们贯彻奉行的劳动习惯不仅让道场得以延续,也让僧众有了基本的生活保障,这也为佛教在中国大地生根发芽、普及大江南北奠定了基础。劳动,时至今日仍旧是佛教修行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图片



而个人的觉醒,家庭的和美,社会的和谐,这都是出家人的“工作目标”。尤其是在现在文化复兴的大背景下,出家人所做的信仰重建工作就显得更为重要。


有信仰,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是快乐的。有信仰的人,一天劳动结束,整个人会身心放松,幸福感也会油然而生。因为他能明确地感知到,自己的生命在跟这个世界发生着交融。精美的佛教壁画为什么具有撼动人心的力量?因为画的人都具有宗教情怀,在画的过程中他们是将整个生命投入其中的。


有信仰的人和没有信仰的人做同样一份工作,精神面貌是完全不同的。一种只是为了薪水、为了生存,另一种是享受其中,以奉献自己、开拓自己为荣。



图片

在寺院的佛弟子

也是劳动者


图片

平时在寺院的各个角落看到默默工作的义工的身影时,我的内心里都是很感动的。擦灯盏、供水、洗菜、扫地……当我们这样毫无杂染地将身心虔诚奉献的时候,就是在现前供养三宝。我们身在寺院,借着寺院这个平台可以无碍地供养承侍十方诸佛。这样的信解,带给心灵的是深层次的欢喜。


一个人来到寺庙,不用过多表述自己,光说总是隔着一层膜。希望被僧团接受的最快的方式,就是融入到常住的状态里,少开口,多干活,这是诀窍。


在寺院,以自己的勤快和虔诚,在大家的有目共睹之下,一个人很快就会得到认可,也会自然而然地成为三宝地里的一份子。而后,消业障,培福报,开智慧,这样,就一步一步很明确地走上了解脱之路。这种状态下的劳动,是很美好、很神圣的。


图片


我们学佛需要有方向,何去何从,何对何错,什么该取什么该舍,什么是得什么是失,要能分辨和选择,这叫择法眼。明白这些了,才算一名佛弟子。


在“五一”这个属于劳动者的假期里,大家能到寺庙,甚至只是走进寺庙的网络平台,都会让大家得到真正的身心放松和休憩,也会让大家瞭望到人生的新高度。


俯身下腰,用肩膀承托起众生,让众生看到生命真实的风光,这是三宝的愿与行。


众生业尽,虚空有尽,我愿无穷。三宝门中, 千年传承下来的“工作”从未停止。



图片




图片


回向

愿以此功德   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   皆共成佛道



图片

扫码关注 宁波慧日禅寺


图片


相关文章
· 其实我们的身体也是“套娃”
· 去寺院体验生活要注意什么
· 修行人是在福田上耕耘的人
· 信佛,是这样信的
· 如何与菩萨相应、与大道相应
· 趋吉,避凶
· 看到他们、想到他们,就知道佛陀的悲心愿力从来没有离开
· 训练我们的虔诚心
· 空心,才有希望
· 修行如果能了生脱死,还愁啥?
· 相信吗?到了这里,有后悔药可以吃
· 学会,向佛菩萨“借贷”
· 祖先文化里蕴藏的大智慧
· 怎样保护别人的善根?
· 出家人怎么看待亲人离世
· 在这里,打下人生的“底稿”
· 有心,你才能通过文字去探索大道
· 你愿意,那就有希望
· 让生命具有谦卑的姿态
· “僧宝”这一领大衣的意义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