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劳动节
International Workers' Day
佛门里的劳动
关于劳动,佛教在传入中国之前,是提倡静修、远离世俗生活的。
佛经里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一次佛陀外出托钵,碰到一个商人正在装粮食,他看到佛陀后就气不打一处来:“看你长得高高大大的,也不劳动,就只想着吃现成的!”佛陀慈祥地看着他,说:“我也是劳动者!我的心是我的粮田,我以戒定慧辛勤耕耘,最后结出智慧的果实。我再把我的果实分享给世上所有的众生。”商人一听,当下觉悟。
自东汉传入中国后,佛教逐步地与生产劳动结合起来。佛法传入中国后,禅宗祖师、马祖道一和百丈怀海禅师根据中国当时的实际社会情况,开启了佛教农禅并重的禅门习惯,并有了“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传统。
在佛门里,祖师们提倡并被弟子们贯彻奉行的劳动习惯不仅让道场得以延续,也让僧众有了基本的生活保障,这也为佛教在中国大地生根发芽、普及大江南北奠定了基础。劳动,时至今日仍旧是佛教修行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而个人的觉醒,家庭的和美,社会的和谐,这都是出家人的“工作目标”。尤其是在现在文化复兴的大背景下,出家人所做的信仰重建工作就显得更为重要。
有信仰,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是快乐的。有信仰的人,一天劳动结束,整个人会身心放松,幸福感也会油然而生。因为他能明确地感知到,自己的生命在跟这个世界发生着交融。精美的佛教壁画为什么具有撼动人心的力量?因为画的人都具有宗教情怀,在画的过程中他们是将整个生命投入其中的。
有信仰的人和没有信仰的人做同样一份工作,精神面貌是完全不同的。一种只是为了薪水、为了生存,另一种是享受其中,以奉献自己、开拓自己为荣。
在寺院的佛弟子
也是劳动者
回向
愿以此功德 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 皆共成佛道
扫码关注 宁波慧日禅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