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5月8日,是世界微笑日。微笑,是人类最美的表情,是世界通用的语言。
而当我们站在诸佛菩萨造像前,抬眼凝视,悄然间,大约都会被那不可思议的微笑所感染。
从莫高窟到麦积山,从山西云冈里到洛阳龙门,以及青州龙兴寺佛造像……那些耳熟能详的佛教造像,几乎都洋溢着永恒的微笑。
微笑的佛像
佛教造像的首要目的在于“令十方瞻仰慈容者皆大欢喜,信受皈依,广种善根,潜消恶念。”
当人们瞻礼佛像时,内心总能感受到片刻的安宁与祥和。
这些相好庄严的佛像,虽然造型各异,体量有别,但都以亲切的笑容向世人传达着慈悲、智慧和自利利他的喜悦。
诸佛菩萨脸上亲切温和、澄净透彻的微笑,是佛教造像的神韵所在,它透露着不可思议的力量,令人欢喜,令人充满希望。
佛的微笑,是佛借雕像表露无量心与慈悲心的方式,蕴含着佛法的智慧,充满着理想与永恒之美。
经典中的佛陀的微笑
佛经中亦有许多描写佛陀微笑时的场景。佛陀微笑之际,口中会放出无量光明,遍照无边法界。佛国众生若蒙此佛光加被,必得无边智慧、福德。
有的经典中,还记载了佛陀举身微笑。所谓举身微笑,字面意思是说佛陀的每一个毛孔都在微笑,都在放光,这是一种法喜充满的譬喻。
尔时,世尊举身毛孔,皆亦微笑而放诸光,遍照三千大千国土,复至十方如恒河沙等诸佛国土。若有众生遇斯光者,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应时无量尊,动容发欣笑,口出无数光,遍照十方国。回光围绕身,三匝从顶入,一切天人众,踊跃皆欢喜。大士观世音,整服稽首问,白佛何缘笑,唯然愿说意。”
——《观无量寿经》
“时佛微笑。诸佛常法若微笑时,若干百千种青黄赤白红紫等光,从口中出,普照无量无边世界。上过梵世蔽日月光,还绕身三匝从顶相入。”
——《思益梵天所问经》
佛陀微笑 如是因缘
《大智度论》中说:“笑有种种因缘。有人欢喜而笑,有人瞋恚而笑,有轻人而笑,有见异事而笑,有见可羞耻事而笑,有见殊方异俗而笑,有见希有难事而笑。”那么,佛菩萨又是什么因缘而欢喜笑呢?不妨来看看龙树菩萨是怎么说的。
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中概括了佛陀微笑的五种因缘:一、有大因缘,所以笑。二、佛已成佛,所以笑。三、众生最后都一定成佛,所以笑。四、方便摄化众生,所以笑。五、见第一稀有甚难事,所以笑。
龙树菩萨所说的大因缘,指的是佛陀接下来要宣说摩诃般若波罗蜜,因此宣讲,有无量数众生当续佛种,是为大因缘。
佛陀在过去劫中,亦曾轮回为虫子、恶人等,在累世累劫中逐渐培植善根,如今成佛,终于得大智慧,神力无量。这是佛陀微笑放光的第二重因缘。
正如大地不因无事及小事而震动,佛陀亦不为无事及小因缘而笑。但是,假如小因缘带来极大的果报,比如称念一声佛号,赞一偈、烧一捻香等,虽是极小的因,最终却可带来成佛的大果报。因此,这也是佛陀微笑放光的第三重因缘。
般若波罗蜜相,清净如虚空,不可与,不可取。而佛陀行种种方便,以其光明神德教化一切众生,令心调柔,然后能信受般若波罗蜜相。这是佛陀微笑放光的第四重因缘。
诸法相不生不灭,真空无字无名,无言明说。而如今,佛陀为方便摄化众生,准备假名为众生说法,以令众生得到解脱,实是第一稀有的难事。由此种种因缘,佛陀举身而笑,光照十方,法喜充满。
微笑是一种力量,
更是一种智慧。
佛菩萨的微笑,
让我们“无畏”。
愿此佛笑,常住世间。
愿此佛光,常照法界。
这才是应有的正念
修行修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