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路上,
越是珍贵的对境,
我们越要去相应。
很多人学佛都有这样的想法:我要找一位好师父,这位师父不仅要神通广大、辩才无碍,还要慈悲无量、智慧无边。
大家对师父的要求都很高,但有时候也得反观自己:我有足够的德行,来遇见这样的师父了吗?佛菩萨是尽虚空遍法界,无处不在、无处不有的,我们具备亲觐的条件了吗?
我们佛弟子也是如此。
大家遇到师父,有的人可以保持很好的信心,那很不错;有的见到师父就打妄想:“这位师父从电视里看感觉还蛮庄严的,看到真人了也不过如此嘛!”还有的虽然当时生起了极大的信心,但是回去后没护念住,有时候一不小心,第二次再来就不叫“琉璃”了,这样的情况非常可惜!
所以我常常感慨,天下有缘的众生,能够成为“琉璃”,与师父间配合度那么高的,真是少之又少,大多数能成为“玻璃”,有点气泡,没有什么杂质,也就算不错了。
更有的就是“泥巴”,捏一捏将就将就的,那滴水进去怎么会不浑呢?再清的水滴到泥巴杯子里,都会浑浊掉。
所以不要觉得是师父不好,或者是佛法不灵,要想想,我是法器吗?是泥巴还是铜铁?是金还是银?是水晶还是琉璃?大家要当回光返照。